任泽平最新观点,中美贸易战爆发前后,关于中美竞争力的比较主要有三种观点:1)过度膨胀派,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越美国,中国有实力全面挑战美国;2)过度悲观派,否定中国制度、文化,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而难以推进,内忧外患导致中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3)理性客观派,主张全面、客观、理性分析中美的竞争力,认为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有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追赶美国,不断改善民生,迈向发达国家行列。中美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将从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各领域全面对比中美实力。本文从经济实力方面客观分析中美差距,肯定进步,正视问题。
中美经济比较: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国当前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的经济份额不断扩大,与美国的GDP规模差距不断缩窄,但仍未改变“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基本现状。假定中国GDP年均增速6%,美国GDP增速2%,2027年即十年后中国GDP总量预计将赶超美国,但人均GDP、生产效率差距仍较大,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金融自由度、企业竞争力与美国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军事、政治影响力不及美国。中国必须立足于国情,客观、理性地看待与美国的差距,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1、GDP 规模:中国占全球份额逐步扩大,与美国差距缩小
中国与美国GDP规模差距快速缩小,预计2027年中国GDP总量赶超美国。2017年中国经济规模达12.2万亿美元,经济增速6.9%,占世界15%。美国经济规模为19.4万亿美元,经济增速2.3%,占世界24%。如果中国按照6%左右的增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经济规模已为全球第一。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PPP计价)为18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2017年达到23.1万亿美元,美国为19.4万亿美元,两者差距在持续扩大。
2、人均GDP:差距巨大,中国仅为美国的15%
中美人均GDP差距巨大。201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832美元,美国人均GDP为59484美元,中国仅相当于美国的15%。发达国家门槛是4万美元,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9年,日本用时32年,德国用时30年。根据普华永道和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在2050年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届时差距仍然巨大。按照十九大的规划,中国未来三十年发展蓝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经济产出效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均不及美国,每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阶段,更加依赖全要素生产率,但我国经济产出效率仍大幅低于美国。2014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PPP计价)为美国的43%;2017年中国劳动生产率为1.3万美元,美国11万美元,中国约为美国12%。
中国GDP的创造效率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能耗大,在主要大国中仅好于俄罗斯。2014年,我国每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为5.7美元/千克油当量,美国为7.46美元/千克油当量,世界平均水平为7.9美元/千克油当量。
4、投资与消费:消费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上升,但投资仍占较大比例;美国为典型的个人消费驱动型经济
按照支出法,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9.1%,低于美国的69.1%;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53.6%,投资占比依然较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一直处于偏低水平,特别是2000—2010年间,居民消费率从46.7%持续下滑至35.6%的历史低点,2010年之后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处于相对低位,2017年为39.1%。同期美国的居民消费率高达69.1%,英国也达到了65.5%,欧元区平均为54.6%。即使与经济发展处于相似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比,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也明显偏低,2016年金砖国家(不包括中国)居民消费率平均为58.5%,高出中国近20个百分点。
近期在居民杠杆过高、房价高企、资本市场下行财富效应消失的背景下,居民消费降级,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占比、提高民生社保财政支出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政府再分配降低收入差距、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和竞争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居民消费。2017年资本形成总额占比为44.4%,对投资依然高度依赖,推升杠杆率上升;美国的私人投资占比16.6%。
5、国际贸易:中国货物出口额全球第一,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中美两国对进出口依存度均有下降
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全球第一,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2017年中国货物出口金额为22635亿美元,占全球的12.8%,高于美国的8.7%(德国8.2%,日本3.9%),连续九年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中国货物进口金额18410亿美元,顺差为4225亿美元。服务出口金额2281亿美元,进口金额467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395亿美元。
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顺差,其中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占比46%。2017年美国货物出口金额为15534亿美元,进口金额23608亿美元,贸易逆差为8075亿美元。服务出口金额为7977亿美元,进口金额为5425亿美元,贸易顺差2552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3757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46.3%,超过后九个经济体之和(42.3%);对华服务贸易顺差385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15.9%,排名第一位,这是由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比较优势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决定的。
中美两国对进出口的依存度均有下降,中国下降幅度更大。中国进出口总额/GDP自1978年尤其是2000年加入WTO以来,快速提高,在2006年达到最高点64.2%,其后持续下降,2017年为33.6%,进出口依存度下降,较最高点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整体持续扩大,净出口/GDP在2007年达到7.5%后下行,2017年为3.5%。美国进出口总额/GDP持续增加,到2011年达到最高点30.9%,近年来有所下降,2017年为27%。美国净出口在1971年首次转负后,除80年代末因日美贸易战而有所缓和外,大部分年份均为负数,在2006年净出口/GDP达到-5.5%,其后逆差缩窄,2017年为-2.8%。中美贸易战并未爆发在美国逆差最严重的2006年前后,而在缩窄的2018年,可见缩减贸易逆差只是美方发起贸易战的借口。
6、产业结构:中国第三产业低于美国30个百分点,但金融业占比略超美国
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低于美国30个百分点,美国服务业占绝对主导。2017年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40%和52%,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为1%、17%和82%。从劳动力分布看,2017年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27%、28.1%和44.9%;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1.7%、18.9%和79.4%。
农业方面,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就业占比均偏高,但效率偏低,机械化、规模化程度偏低,更多依靠化肥,中国小麦、棉花单产高于美国,但大豆、玉米的单产和总产量远低于美国,我国广义粮食自给率84%低于美国的131%。第一,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7年我国玉米和大豆的单产均为美国的56%。第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2016年我国玉米产量的2.3亿吨,美国为3.8亿吨,中国产量相当于美国的60%;小麦我国产量为1.3亿吨,相当于美国的2倍;大豆产量1196万吨,仅相当于美国的10%。第三,就粮食自给率而言,2016年我国狭义粮食自给率为95.4%,美国为121%;我国广义粮食自给率为83.9%,美国为131.2%。第四,中国每公顷耕地消费的化肥为美国的3.7倍,每100公顷耕地的拖拉机台数为美国的1/3。
中国制造业占GDP和出口的比重均大幅高于美国,但中国高端服务业出口占比低于美国。2017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为41452亿美元,占GDP的33.8%,制造业增加值为35932亿美元,占GDP的29.3%;美国工业增加值28692亿美元,占GDP的14.8%,制造业增加值为22443亿美元,占GDP的11.6%。2015年中国制成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比重为94.32%,高于美国20个百分点,高端服务(含旅游、知识产权、金融保险和通信信息服务)出口占比为34.6%,比美国低近30个百分点。
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整体低于美国,2017年因国内去产能而略高于美国。2013年以来,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整体上低于美国,但去产能取得进展,2017年产能利用率达到76.85%,高于美国的76.12%。其中,煤炭、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国为79.6%,美国为78.42%;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中国为77.7%(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79.4%),美国为77.41%;汽车制造业,中国为81.05%,美国为77.68%;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国为78.3%,美国为72.69%;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中国为78.25%,美国为70.15%。
中国的钢铁产量约为美国的10倍,但中国的原油产量及自给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3和1/2。2017年中国、美国的钢铁产量分别为85007和8161万吨,中国是美国钢铁产量的10倍。2017年中国和美国的原油自给率分别是32.2%和65.5%,中国仅为美国的一半;中国和美国的原油产量分别为1.9和5.7亿吨,中国是美国的1/3;中国和美国原油消费量分别为5.9和8.7亿吨,中国是美国的2/3;2013年中国页岩气藏量134万亿立方米,美国页岩气藏量131.5万亿立方米;中国技术可开采量32万亿立方米,美国为33万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