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股整体回升,并充当“火车头”带动恒生指数创下近两年新高。数据显示,内银股上周平均涨幅约3.55%,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涨幅整体居前。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摩根士丹利发布唱多研报,预期内银股步入息差扩张期,沪港通南下资金“扫货”也是推高股价的重要动力,上周港股通(沪)十大成交股中也多现内银股身影。其中,上周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沪)合计净买入工商银行(601398)h股29.57亿港元,该股单周涨幅达到7.99%。
除沪港通资金外,国外投资者对内银股板块的看法也变得更加积极。今年上半年,随着经济企稳、改革推进及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国外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得到缓解,从而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内银股领涨港股
创两年新高
7月12日,恒生指数重新站上26000点高点,而这只是港股市场本周连续上涨中的一个小插曲。截至7月14日(上周五),恒生指数以26389.23点收盘,创下近两年新高,周内涨幅达4.14%。
这其中,内银股是绝对的领涨主力军。有分析称,内地推行国企改革、去杠杆等措施渐显成效,随著内地经济回稳,加上全球经济趋于稳定,有助于提升内地企业财务状况,同时推动内地银行资产质量改善。
摩根士丹利也在近期发布唱多报告,预期内银股即将迎来两至三年的息差扩张期,因此调整对内银股的盈利预测,相应上调部分内银股目标价。摩根士丹利称,具备庞大资金来源的银行将受益于为时数年的息差扩张期,银行争取存款保持理性态度将对大型银行的净息差有利,但依赖批发性融资的银行将受益较少。
“从买入时机上看,上周恰逢6月金融数据披露,1.54万亿的月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大超预期,信贷的高增长也与经济的短期反弹相验证;此外,上周五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此前也被市场预料会进一步协调金融监管。”一家在港中资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沪港通资金南下推高内银股
除外资机构唱多及时点原因外,沪港通南下资金增加对银行股的配置也是推动内银股上涨的重要动力。其中7月12日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沪)净买入工行H股11.85亿港元,刷新2016年6月以来单日港股通(沪)净买入纪录,单周沪港通南下资金买入工行H股近30亿元,这直接推动工行H股低位反弹,突破多条均线,创近两年新高。
不仅是工行H股,建行H股也获得较大量资金买入,股价同样创近两年新高,此外中行H股在7月14日还有一宗大手成交涉资1.57亿港元。整体来看,H股银行上周平均涨幅约3.55%,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涨幅整体居前,上周涨幅也普遍高于4%。
有港股市场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与A股市场偏好小银行不同,这波南下资金更偏好大行和股份行,或表明通过港股通进入香港市场的更多是长线资金,如保险资金等。受到青睐的大行和股份行也呈现流动性好、基本面优质且经营特点显著,或者估值较低等特点。
中信证券(600030)银行业分析师肖斐斐也表示,基于成熟的交易制度安排,以及政策的大力推进,香港市场对大陆投资者吸引力显著增加,银行板块估值系统性提升,H股银行股也表现出与A股银行类似的特征,即大银行估值水平连续上行。
升势将延续
“除了沪港通资金外,外资也在大手笔买入内银股,而且要比内地资金更早出手,这个变化在7月初体现的比较明显。” 香港南华金融集团高级策略师岑智勇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此前大部分境外投资者都认为伴随着经济下行和供给侧改革,内银股会有一个系统性风险出清的过程。不过申万宏源(000166)证券近期对外资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国外投资者对银行板块的看法变得更加积极,情绪回暖。
尤其是4月份开始,央行资产负债表重新转为扩表,措辞也从之前强调去杠杆去风险转向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伴随着央行态度的微妙变化,5月份开始境外投资者对监管收紧的过度悲观预期已经开始缓解,从而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申万宏源证券研报称。
从基本面来看,大部分投资者认同底部风险已经基本消除,银行基本面受益于经济企稳和收益率曲线上升。招商证券(600999)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称,目前宏观经济在好的区间内震荡,大幅提升有难度,但趋势性恶化可能性也不大。
而在估值方面,马鲲鹏认为,市场对流动性偏紧的预期比较充分,金融降杠杆最痛苦的阶段即将过去,银行股估值将领先于靴子真正落地前开始回升。
岑智勇称,对于更看重估值的境外资金来说,目前内银股的估值仍较具吸引力,因此仍然具备较大购买动力,内银股升势或将延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