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近日表示,现在就谈论各国央行是否应该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还言之过早,因为相关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评估,而且支持虚拟货币的根本技术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证明。
路透报道称,各国央行其实已经在使用电子货币了,这些电子货币在他们的资产当中所占据的比例极低,且有黄金作为支持——关键在于,这些电子货币的交易商高度集中的,仅限于央行自己的账户之间。
国际清算银行在其最新的季度评估当中解释道,现在大家谈论的,由央行来发行的虚拟货币与这种电子货币还是有本质不同的,即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直接在付款方与收款方之间交易,而无需任何中间人”。
区块链技术之下,人们可以使用比特币这样的分散化虚拟货币来进行点对点的交易,在共享账目手段帮助下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确认、记录和结算这些交易。
在国际清算银行看来:“尽管看上去,比特币和其他类似虚拟货币不大可能真正取代主权货币,但是它们也已证明了区块链,或曰分布式总账技术的潜力。”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报告也等于确认了中国严格管理虚拟货币生意的必要性,目前中国希望限制这种具有高度投机性的市场上不断积累的风险,后者今年增长惊人。
报告提出了两种央行发行的虚拟货币的可能形式——一种是面向消费者,用于零售交易的货币,一种是面向机构,用于交易数字结算的“代币”。
国际清算银行指出,这种技术的点对点特性意味着面向消费者的虚拟货币将允许匿名提供现金。只是,若这一点也没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就无法确定这种虚拟货币未来能够带来多少好处了。
“说起央行虚拟货币所能够带来的那些所谓好处,其主要基础都是给了公众获取央行账户连接的机会,而这尽管在技术上说可行的,但在过去却一直都是央行在努力避免的。”
国际清算银行说,央行到底是否应该发行数字替代性货币的问题,其实只是在瑞典那样的国家才具有真正的紧迫性,该国的现金使用率过去十年当中迅速下滑。
他们还指出,如果零售虚拟货币真的彻底取代了现金,也就将让央行获得了比以前大得多的货币政策转寰空间,可以真正将利率降低到零以下了,到了那时,没有任何囤积现金的人还能避开负利率。
在机构一端,央行发行的虚拟货币到底有多大作用,是要看这些代币是否能够有效缩短结算时间,提升效率。只是,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有许多。
国际清算银行说,各国央行恐怕都要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来研究和判断发行零售或者批发虚拟货币到底有没有意义。
“在决策过程当中,各国央行不但需要考虑消费者对私密性的偏好,以及在支付、结算和清算等方面可能的效率提升,同时也要考虑到这可能会对金融系统和更加宏观的经济造成怎样的潜在影响,包括这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这些风险当中颇有一些是难以估量的。”国际清算银行补充道,比如大家并不知道这种虚拟货币面对网络袭击时到底能够有怎样的强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