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干了这么多年的通道业务,最后还是避免不了终结的一天。
3月23日当天,招商银行发布了一条公告,称拟出资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早在2015年,银行业就想要把理财业务单独拎出来,光大、浦发、中信三家银行申请成立资管子公司,但是无一获得批准。
招商银行作为行业银行的第二把交椅,手握2.19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现在,终于获批成立资管子公司。
历时3年,无比艰辛,难以言喻。
首家资管子公司的成立,对于老百姓的影响是什么?
01
银行通道要完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都分为两部分,表内理财和表外理财。
表,指的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内理财相当于银行存款,因为它需要计入资产负债表中,需要计提拨备,所以表内理财实际上就是保本理财。
表外理财因为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中,正常来说银行只是充当通道的角色,收取管理费,所以表外理财实际上就是非保本理财。
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因为表内理财需要计提拨备,相当于这部分钱不能用,没办法产生利润,表内理财规模越大,利润损失越多。
而且因为表内理财计入资产负债表,所以会受到监管监督,不管是规模还是投资方向,都会受到监管限制。
所以,银行其实是不愿意做表内理财。
一来,银行倚仗自己的资金融通优势,大量资金都会流向银行,这么多钱不能也不想投入表内理财,怎么办?
于是,银行开始做大表外理财。
通过券商、保险、信托等等方式发行理财产品,银行出钱,扮演资金通道的角色,实现资产从表内转向表外。
由于表外理财不受监管监督,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投资的底层资产大部分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
这样一来,银行的风险就变大了。
因为有些银行为了吸引资金私自承诺保本,而且老百姓才不管表内表外,反正买的是银行理财你就要保本。
虽然表外理财名义上是非保本理财,实则一样存在刚兑现象。
慢慢地,表外理财各种乱,期限错配、资金池、多层嵌套等等问题越来越多。
监管就不乐意了,一来你们玩什么,监管一概不知,二来表外理财没有拨备计提,出了问题怎么办,三来上面压力大,不能刚兑,不能出风险。
于是,监管要求银行资金要重回表内,关闭通道业务。
如果资金都回表内,银行乐意吗?
又不让刚兑,如果都回表内,那表内理财的规则怎么办?而且表内理财各种受限,这不就是要银行拒钱于门外吗?
所以,让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一来钱还是银行的,二来理财规则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以后,银行扮演的就是理财产品代销的角色,银行资管子公司扮演的才是发行理财产品的角色。
如果银行理财以后都由银行资管子公司发行,会有什么变化呢?
一切都按资管规则来办,银行也没有豁免权,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乱玩了。
02
资管新规应时而生
随着第一家银行嫡系资管子公司获批,为了配合新变化,资管新规也在最近通过审议,现在就差落地时间了。
这份号称影响80万亿元理财市场的资管新规,审议规格之高是从未有过的。
过去,任何金融新规的审议几乎都是一行三会自己解决。
虽然现在多了个金稳委,但是资管新规也不是金稳委审议,而是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行审议。
一个专门负责攻坚经济问题的委员会,亲自召开第一次会议,就是为了审议资管新规。
所以说,资管新规的重要性有多大,你心里应该有数了。
那么这份资管新规到底会对理财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简单地说,资管新规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来制定,就是回归本源。
资管行业原本是什么样子就要变回什么样的,做着“代客理财”的生意,就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
所以,第一个要点就是打破刚兑。
不管是自己垫资兜底,承诺保本保收益,还是通过滚动发行,拿后来投资者的钱兑付前面投资的钱,以后统统都不可以。
不管采用哪种估值方法,理财产品都必须净值化。
所以,刚性以后是要被消灭的,要有风险自担的觉悟。
第二个要点是投资限制。
一来对投资不同资产的配置比例做了限制,二来对风险计提要求提高,三来限制了用于加杠杆的多层嵌套。
所以,在投资收益方面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要点是规则规范。
资管新规要求规范资金池模式,禁止期限错配,还对产品投资周期的各个细则做了规定,比如说封闭式产品不低于90天。
资金池是滚动发行的常见模式,期限错配则是短期资金投资长期资产的典型模式。
所以,短期理财产品也会变少。
03
理财市场新规则
对于未来的理财市场,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资管新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银行理财,所以银行理财的变化是最大的。
首先,以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占比会被逐步压缩,更多的理财产品可能都是代销的。
这就需要注意了解代销的理财产品来源,因为不同产品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就像之前招商银行代销的10亿元夹层理财产品违约一样,需要清楚产品的底层资产风险到底有多大,你是否能够承受。
其次,银行理财转型问题。
以前没干过资管,现在干资管,就需要一定时间对银行资管子公司的管理能力进行考究。
资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稳定和风险控制能力,其次才是收益能力。
如果产品收益曲线波动过大,说明资金管理能力是有所欠缺,就算是收益偏高,其风险也是偏高。
另外,以后理财产品的期限会被逐步拉长,像现在的几天超短期和3个月短期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少。
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资金周转周期,购买更合理的理财产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打破刚兑势在必行,要习惯净值化的理财产品。
以前买理财,可能闭着眼睛买就行,因为有人在为你兜底风险,以后不会再有人为了你的行为兜底了,风险自担。
总之,要有风险意识,买什么理财产品都要一清二楚,做好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