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获奖者已是知名人物。比如36岁的剧作家安妮·贝克(Annie Baker)曾凭借《电影》(The Flick)获得2014年普利策戏剧奖,被认为“善于挖掘人说话和行动时候的微小细节,并且联系到人类语言局限导致的荒诞和悲剧性”。
又比如44岁的戏剧艺术家泰勒·麦克(Taylor Mac),他是长达24小时的马拉松式音乐剧《24个十年流行音乐史》的创造者。该剧入围了今年普利策戏剧奖,并将继续记载和追踪美国行动主义和音乐的历史。麦克阿瑟基金会赞许这位艺术家“让观众成为活跃的作品参与者,使得剧场戏剧化地成为创建社区和联结的空间”。
今年最年轻的获奖者是移民青年组织“梦想联盟”(United We Dream)的创建人兼执行董事、33岁的克里斯蒂娜(Cristina Jiménez Moreta)。年纪最大的获奖者是63岁的摄影师兼教育家达沃德·贝(Dawoud Bey)。这位摄影师因创作边缘化个体的大型肖像画而知名。为了完成1992幅高中生的作品,他在一个半开放式的工作室里工作,并将项目和肖像画创作相结合。
“今年许多获奖者都来自艺术界,这并非计划之中的事。我们并不是以一个主题概念出发。”塞西莉亚称,“我们只是寻找那些具有创造力并且推动跨界的人。”
62.5万奖金让获奖人更自如,也可为行业贡献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获奖者往往在官方正式宣布之前就收到了电话消息,还被要求暂时先保密。奖项的评比全程都喜欢“神秘”:由各领域匿名专家组成的小组先进行提名,约12人的组委会再从中敲定获奖者。组委会这12名成员也不被公开。
不止一个获奖者因此怀疑接到的电话是一个恶作剧。
曾经出过这样的笑料,2008年的获奖者之一,发育生物学家苏珊·芒戈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后,一度以为这是一个诈骗组织。
“知道有这么一个奖(指麦克阿瑟天才奖)后,我曾幻想自己获奖。”40岁的音乐人莱安诺·吉登斯(Rhiannon Giddens)也是今年的获奖者之一。上个月,她在一家咖啡馆接到了一通来自芝加哥的陌生电话,当场震惊。
因为麦克阿瑟天才奖有“天才”二字,人们容易对这一奖项有一些误解。其实麦克阿瑟天才奖真正关注的是获奖者的创造力,被用以表彰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对获奖者而言,他们既不需要提交个人申请,也不历经任何笔试、面试,突然有一天接到获奖通知电话,便能在未来五年时间里获得高达62.5万美元的奖金。
在塞西莉亚看来,“天才”是一种状态,“创造力”才是动态的,是人们正在做的事。她说:“我们希望当人们关注这个奖,会去思考如何在各自的领域更具有创造力。它为人类精神做出贡献。”
62.5万美元的奖金以“无条件”为前缀,意味着获奖者可以自由支配。剧作家安妮·贝克向《纽约时报》表示:“我感觉自己从几十年的经济负担中得以解脱。从此我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晨醒来问自己——我想写什么?我可以写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不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向来都是奖励“个人”,一些获奖者会为他们强调协作性的工作性质发声。比如致力于研究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影响行为方式、39岁的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贝琪(Betsy Levy Paluck)说:“我和一群学术圈外的人士合作研究,一些好的想法其实是他们的想法。”
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越南小说家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被麦克阿瑟基金会表彰。“我感到一种深深的谦卑,因为我知道当代还有许多其他作家应该得到这个奖项,并且过去的许多作家本应该得到这个奖项。”他说,“我想到那些作家的作品在这个奖项还没有设立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是他们使我的作品得以诞生。这让我更加感激。”阮越清也表示要把奖金用于为他创立的网站Diasporic Vietnamese Artists Network招聘网编,因为网络让更多越南艺术家为人识别。“我回想起第一位美籍亚裔作家,他们当时非常孤独,而他们也值得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