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当年义乌拉链行业引进专业设备的第一人。”一位与陶海弟相交近二十年的朋友说。在中国目前最大的拉链生产基地义乌,伟海公司拥有义乌拉链行业当年最好的设备,拥有最早的研发中心,“产品好卖到客户蜂拥到工厂,等在机器边取货”。
然而,他并不满足在拉链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当看到身边的朋友都介入房地产业之后。
2004年,伟海拉链开始涉足房地产,在毗邻义乌的金华浦江县成立浙江新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陶海弟任法定代表人,开发的楼盘名叫“东方和园”。公开信息显示,该楼盘项目总投资4.2亿元,分3期滚动开发,定位为高端学区房。
房地产项目未达预期,却占用了大量现金流。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连锁影响下,陶海弟突然感到资金捉襟见肘,压力巨大。
“陶海弟2008年就向政府寻求过帮助。”王基昌说。好在,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陶海弟最终度过了那场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带来了新一波扩张潮。“那时资产价格都在上涨,大家都是扩张。”朱巧伟评价。
“当时的银行都是‘跪’着求企业借贷,没有抵押,还会通过联保方式帮你找担保方。”一名义乌企业家回忆说。
以伟海为例,伟海的主业产值最高也就四亿元,但此后伟海却一直在拿地借款。朱巧伟在托管审计时,发现伟海收到的银行贷款早已“远远超出”此数。
银行也有责任,“尽职调查不充分,风险调查也没做到,一拉到互保企业,就拼命送贷款给它。如果资产价格继续走高,他可能还能融到更多钱。”朱巧伟说。2010年,陶氏家族又和义乌一家大型民企伊美控股集团下面的投资公司联合成立浦江新厦东方蓝郡置业有限公司,开发被描述为“浦江新贵”的东方蓝郡项目。
“正是后面开发的这一项目最后拖垮了伟海拉链。”陶海弟的一位朋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没有房地产操作经验,又赶上房地产最不景气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套牢了。”2014年3月,她最后一次见到陶海弟时,陶已是愁容满面。
由于窟窿太大,这次陶海弟未能脱局。
房地产项目就像台抽水机,源源不断地抽干了尚有生机的伟海拉链主业。
最终,中国第二大拉链企业伟海集团的老板陶海弟豪赌了一把,一把输光了自己的人生。
从坐拥高达数十亿元级庞大产业帝国的君主,直接跌入人财两空的穷途——企业被托管重组,本人亦身陷囹圄。
草根创业起步、投资实业发家、进军房地产套牢、深陷互保困境资金链断裂……伟海拉链的溃败遭遇,正是如今一些浙江制造业企业家的普遍经历。
创业难,守业更难!
你说呢?
以上就是新三板创业资讯,更多资讯请关注财经365新三板创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