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7年2月27日,韩国乐天高层决定,同意把星州群一块地皮提供给韩国军方,作为萨德部署用地。刚得知此消息,性格直率的马秀慧就发了飙,一声令下,把欧普照明位于乐天玛特中的展柜全部下了架。作为欧普照明的创始人,马秀慧很喜欢光。从24岁起,她就一直做着和光有关的事业。但马秀慧怎么也想不到,只有8个人的小作坊,仅仅经过二十年,就发生了沧桑巨变,年销54亿,员工超过6000名,如今,身价190亿的马秀慧还登上了2017年胡润百富榜的榜单。这二十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
夫妻二人艰难创业 挺着大肚子去要账
在了解马秀慧的人看来,她和欧普的成功顺理成章,这和她早年的奋斗经历是分不开的。
1972年,马秀慧出生在浙江一个贫苦的家庭里,为了让女儿活下去,亲生母亲不得不把三岁的马秀慧送给一户商人家庭抚养。
17岁那年,马秀慧与王耀海相识,无奈马秀慧的养父并不同意二人交往,马秀慧却一再坚持,并发誓死也要和王耀海在一起。
后来,马秀慧跟着王耀海南下创业,1994年,两人从浙江来到当时荒凉的中山古镇创业,才开始他们在一个小镇上办起了农场,不料一场台风让他们瞬间血本无归,辗转之下,夫妻二人才重新选择了创业方向,从此踏进照明行业。
随后,带着从表姐那里批发来的环形灯管,做起了代理灯管的工作,马秀慧和王耀海凑了凑钱,租下了一个店面,非常辛苦。
夫妻俩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灯管送到的客户那里,每天天一亮,王耀海就把成箱成箱的灯管从二楼的库房搬下来,再捆到三轮车上去送货,一天来往无数次,王耀海的整张脸除了墨镜遮挡的部分,其它部位全被晒成了黑色。
而马秀慧因为怀孕不能干体力活,于是收取尾款的工作就落到了她的身上,有一次,马秀慧遇见了一个总是找各种借口欠款不还的客户,被要烦了,那人就对马秀慧破口大骂,还把钱甩到了她身上。
走出门后,马秀慧忍不住哭了起来,受到委屈的马秀慧回去后就定了一条规矩:供应商的贷款在45天内一定要现金结账。这一打破行规的举动,使得今天的欧普在赢得声誉的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资金周转。
在当时,做配件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只做代理销售,十分的被动。1996年的一天晚上,王耀海刚进家就急忙从包里掏出一款美国生产的节能灯,此时国内市场并未被打开,马秀慧一下就看到了这款节能灯的优势,当即决定开个公司。
马秀慧也是个毫不含糊的人,她拿出自己的三万积蓄,建立了一个只有八个人的节能灯具厂,这就是欧普照明的前身。
“这次如果不成功,以后就不要办厂当老板了,我们就永远打工。”回想起那时大胆的想法,如今的马秀慧显得十分开心。
二
不偷工减料 不打价格战
1996年8月,马秀慧将企业的名称和品牌定为欧普——“欧”意味着当时全球最好的节能灯在欧洲,要向其看齐;“普”意味着普及大众。另外,在分工上,她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而技术出身的王耀海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主抓研发和生产。
刚进入节能灯行业不久,欧普就遭遇了残酷的价格战。许多厂商看到节能灯这块肥肉,不惜使用劣质材料生产灯具,价格一路下跌。在汹涌的降价潮中,马秀慧却坚持使用优质原材料,保证灯具的节能性能和使用寿命,业内有的灯具标识是5W,可能发光仅有4W,但欧普标志的5W,发光一定就是5W。
坚守品质防线,有效控制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欧普不但逐步收复了失去的节能灯市场,还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打了翻身仗的马秀慧开始全力以赴地去捕捉家居照明行业新的亮点,丰富欧普的产品线。
“我不喜欢卖普通产品,别人都在做的产品我就不愿意重复进入”,经过一番考察,马秀慧发现,吸顶灯在国内并没有几家厂家生产,于是她二话不说,就做起了吸顶灯的项目。很快,吸顶灯的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马秀慧因此被业界称为“吸顶灯大王”。
如今,欧普吸顶灯的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而且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业里也习惯把吸顶灯称之为“欧普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