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5届全国评酒会,西凤酒四获“四大名酒”殊荣。如今,它已然没落。
西凤酒偏居陕西宝鸡凤翔县,曾在整个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带着“成为中国第20家白酒上市公司”的梦想,这几年屡次冲击资本市场,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凤酒”)的“内忧外患”逐渐浮现。
西凤酒产能闲置,却一手大量采购基酒、一手贴牌生产,公司管理混乱业绩萎缩后,只能通过减员和降薪来扮靓财报。
白酒行业经过调整期,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销量和股价齐升,但西凤酒没有把握好定位和时机,已然排不进中国白酒十强。
白酒行业回暖之时,内部的分化也开始加剧,茅台、五粮液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霸主的地位变得不再安全,青青稞酒(002646.SZ)、金种子深陷泥潭,皇台出局……
弯道过后的长跑,必然是一场淘汰赛。
上游外购基酒,下游委托生产
在白酒行业,外购基酒和委托生产都算不上什么稀奇事。
但是,上游大量采购基酒、下游委托生产、销售几乎完全依靠经销商同时进行的,在大型白酒企业中,除了西凤酒几乎很难找到第二家。
2014年-2016年,西凤酒分别外购基酒30589.34吨、21238.24吨、18179.56吨,同期西凤酒基酒的产量为7074.34吨、9981.70吨、8809.80吨。
也就是说,这3年西凤酒外购基酒的比率分别为80.22%、68.03%、67.36%。
中国白酒十强中,洋河股份(002304.SZ)、今世缘、古井贡酒都曾因外购基酒饱受诟病,但比率远没有西凤酒这么多。
外购基酒和委托生产的风险首先在于品控,而委托生产的风险明显更大。
在白酒十强中,仅有泸州老窖(000568.SZ)曾经爆出过使用代工厂灌装。
而西凤酒,使用两家“合作酒厂”,哈尔滨的老白酒厂和成都的龙宇酒业,用贴牌产品“进攻”当地市场。
2014年-2016年,西凤酒合作生产产品分别占总销量的24.31%、31.83%、37.21%,占比逐年上升。
外购基酒,或者对外委托生产,一般是在企业销量太好产能不够用的时候才会采取的策略,实际上,西凤酒的产能闲置相当惊人。
报告期,西凤酒基酒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8.95%、83.18%、73.42%,成品酒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9.03%、63.12%、56.56%。
西凤酒不可能不明白自身生产模式存在的弊端,公司似乎也没有改进的打算。公司IPO募资项目涉及技术、储存、品牌等方面,均与改造生产无关。
经销商撑起了西凤酒?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125.74亿元,同比增长10.07%,累计实现利润797.15亿元,同比增长9.24%。
白酒行业强势回暖之后,以茅台(600519.SH)为首的龙头们身价水涨船高,茅台率先突破8000亿元,另有4家千亿级白酒企业,并非白酒消费大省的安徽,也诞生了3家百亿市值的白酒企业。
眼看着“后来者”麻雀变凤凰,西凤酒却一直卡在上市门外,可急坏了西凤集团等一批股东。
西凤集团是西凤酒的控股股东,发起人之一。
除了西凤酒,西凤集团还控制了西凤大酒店、西凤置业、西凤投资等10家企业。
不过,这10家企业中,有4家营业收入为0,仅有1家盈利0.96万元。10家企业总营业收入才7479.89万元,净利润为-569.6万元。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西凤集团就指着西凤酒上市了。
西凤酒1999成立时,除了西凤集团,发起人还包括陕西中宝印务、烟台玻璃厂、西安第一印刷厂、职工持股会等上下游机构。
可能是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还没来得及上市,烟台玻璃厂就破产了,中宝印务卖了股份;最吊诡的是,原第二大股东职工持股会居然在2010年清空了持有的西凤酒股份。
正是在这次转让中,西安智德通、香溢友缘酒、董小军等股东进入西凤酒。这3大股东及其关联公司,长期位列西凤酒前五大客户。
另外,西凤酒的股东国花瓷和王政委,同样是公司的大经销商。
例如,西安智德通同一控制人下的两家公司,在报告期内一直是西凤酒的第一大客户,西凤酒的销售金额连续3年破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