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板企业董事长乙:这流动性是有了,股价天天跳来跳去的,搞得我操碎了心,还怎么专心经营企业啊……
某三板企业董事长丙:嗨,这三板还谈什么流动性,咱能融到资发展企业不就得了,其他的说啥都扯淡。
上面这些吐槽都是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听到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目前新三板流动性差几乎是业内的共识,挂牌以来无成交的企业也差不多占据六成。有的企业为了争取所谓的流动性绞尽脑汁,如想尽办法转协议为做市。然而,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所谓的流动性吗?
融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对A股而言,目前新三板的流动性确实上不了台面,这已是业界公认的事。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截止2016年4月6日,6435家挂牌企业中,3653家企业自挂牌以来零成交,占比高达56.77%。新三板目前的日成交额也就几亿元,相对创业板上千亿的成交额,确实是比较磕碜。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新三板和新三板企业贬低了,毕竟对于新三板而言,融资才是第一位的,交易只是第二位的,从这一点来看,新三板似乎还是可以的:
在挂牌以来无交易的3653家新三板企业中,完成过融资的企业也有658家,占比将近两成,其中和君商学(831930)自2015年2月挂牌以来累计融资额高达17.29亿元,但却始终无交易。
我们知道新三板成立的首要目的是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到资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张。如果企业能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市场认可度,就像华为和老干妈一样,没有上市又如何,没有交易又如何?与其绞尽脑汁去促成交易还不如千方百计去壮大企业、提升自身质量,到时候还怕没交易吗?标的质量才是王道!
市值管理并不是件容易事
有的企业出于各种原因,想尽办法以追求所谓的成交量,然后却发现一个很棘手的现实问题:当自己在新三板有一个还算不错的成交量后,股价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以及成交的活跃等原因而不断变化进而导致市值不断变化,而企业对于这种变化又不得不采取一些市值管理(具体而言是价值经营)的措施,但是新三板企业目前在价值经营能力方面确实薄弱。
这种尴尬在分层实施以后有可能更加突出:目前,相对而言,标准三确实是进入创新层的一条较容易的途径,标准三主要是对市值、所有者权益以及做市商数量作出要求,这一点相对容易实现,因此很多企业争相通过扩大所有者权益和做市商数量的方法来挤入创新层。这些企业进入创新层后,在努力创造价值的同时还得考虑价值经营和维护的事,毕竟标准三对市值设置了维持标准:最近三个月日均市值不低于3.6亿元。
所以企业在追求流动性的同时,还得考虑自己的价值创造和维护能力,要想创造价值首要的还是融到资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对于那些本身质量不咋地,价值创造能力不强的企业,要想做价值维护确实不易。与其费尽脑子去做价值经营和维护还不如静下心发展企业,从源头上为企业创造价值。
所以三板的企业们,追求流动性没错,先提升一下自己的价值创造和价值维护能力吧。
股权分散不可忽视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第59条:挂牌时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初始做市商应当取得合计不低于挂牌公司总股本5%或100 万股(以孰低为准),且每家做市商不低于10万股的做市库存股票。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总股本2000万股以下的企业,企业至少得拿出5%的股票分给做市商,而目前总股本2000万股以下的企业占比高达33.88%,这些企业要做市,单纯做市商就得拿走5%以上的股权,再加上投资人拿走相当一部分,那些比较看重股权的老板能放心吗?再者,做市商为了保证足够的安全边际,往往将拿货价压得比较低,企业的老板的心还不得滴血?所以就有文章前头董事长甲那番言论。
目前,新三板上家族企业甚至夫妻店众多已是公认的事实,家族企业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对控制权看得比较重,不然就不会搞家族企业了。所以要想让他们拿出5%以上的股权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