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转系统最近公布了对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问询,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询形成。不管你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要关注。
1、基础数据不能算错!深圳一家私募基金飘过
新三板公司公告出错,完全可以理解。公司没有专职董秘,或者董秘还不够专业。但是你不能犯最基础的计算错误。
深圳一家上市私募基金公司就犯了。
在公司2015年年报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78万元、投资收益1946万元应为抵减项,但计算过程中列为相加项。
读懂君真的很好奇,这可是专业的基金公司,公司的财务应该很专业,不然怎么做投资?再加上会计师事务所、主办券商双重保险,还是出错了。
往下走,你就知道这家私募基金的年报要一定要看仔细。
2、搞金融的说成卖商品的,为何?
还是上面这家私募基金,连收入确认的原则都给搞混淆了。
如果你是投资老手,应该知道有个词叫商业模式包装。比如有的上市公司,明明是一次性卖产品的,非要包装成持续卖服务,这样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更高。
但这家私募基金的包装,读懂君想不通。公司主营业务是私募基金的管理与咨询服务,但是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却是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
明明是高大上的金融,却被说成是商品销售。
虽说监管现在对私募在新三板上的运作管得很严,但是似乎没必要这样?
3、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该信哪次?
读懂君上面已经说了,这篇文章不仅上市公司高管要看,投资者也要看。
看一家公司年报,最好不要单看一年,过去几年一起看,或许收获就不一样。
新三板上的一家上海医药公司,公司2014年年报说公司不存在账龄在2-3年的应收账款,但是2015年年报又说存在38.7万账龄在3-4年的应收账款。
而且,公司说这期间公司会计政策并未发生变化。读懂君该信2014年年报,还是该信2015年年报。
虽然两次误差不大,但是你知道,巴菲特说过,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就肯定不止一只。
4、数据过于异常!看年报不要光看数据
上面说的,其实都还好。这段说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投资者必须高度关注,提防财务陷阱。
有一家新三板公司,在2015年年报中披露公司APP使用费收入2684万元,但是公司资料显示这个APP2015年11月才上线,也就是说两个月收费2684万元。
这个APP是停车APP,车主使用特定功能时需要付费。能赚到钱当然是天大的好事,现在能收费的APP不多,于是读懂君表示期待。读懂君在苹果市场找到了这个APP,让读懂君崩溃的是苹果市场只有一个评论说“不好用!”读懂君一下载,果然注册不了。
那么,是怎么挣钱的呢?当社区车主使用特定功能时需要支付120元,支付完毕后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以红包的形式拿回120元。现在你知道,人家这2684万元很可能是真的哦。
但真的又如何?所以,投资者读财报一定要结合公司业务读,千万不要只看数字。
5、风险揭示要清晰,苏州恒久的故事你还知道么
关于风险揭示,新三板公司一定要高度重视,当然,投资者也要高度重视。
当年苏州恒久想上创业板,结果因为把已经终止的专利当作有效专利描述,结果没上成市。
上海一家医药公司的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医药许可证将在2015年12月31日到期,但公司并未提及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更新办理情况。考虑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因此药品生产许可证是否办理将会对其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股转公司要求如其仍未办理完毕,需在“重要风险提示”中充分揭示风险。
另外几家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续问题,也被股转重点抓住,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影响到公司的税收政策啊。其实,投资者更应该关注。
6、关联交易披露清楚,不披露其实也没多少好处
关联交易这种事,在新三板并不排斥,但公司要说清楚。
想当初,创业板IPO,关联交易披露不清楚会被认为是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最严重的情况是当造假处理。
有一家新三板公司的,2015年年报的第一大客户和公司监事是兄弟,公司对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49.73%,同时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第一大客户还是第一大供应商,虽然采购金额不多。
这种情况,新三板公司还是要披露清楚。其实不披露对公司也未必有多大好处,假设公司要融资,投资机构也是要DD(尽职调查)的,难道投资机构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