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老牌新三板影视公司上海基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基美影业,证券代码:430358.OC)股票复牌后股价暴跌,最高跌幅达55.65%。基美影业业务方向由原来的“批片”转为参与制作电影,但这条转型之路却走得格外坎坷,复牌后暴跌的股价也使得基美影业的市值大幅缩水。
截至当日收盘,基美影业的股价为2.97元/股,跌幅高达34.15%。而该公司股价最高时曾达到51.41元。6月22日收盘基美影业的股价为3.45元/股。,市值达到10.26亿元,刚超过其9.74亿元的净资产规模
而去年还是创新层的基美影业,今年因为迟迟未出年报也被调出了创新层。
直到6月9日,基美影业才最终公布了其2016年年报。
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下降4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首次由盈转亏,亏损2.65亿元,同比下降830.14%。基美影业曾达38.61亿元的市值,如今却仅有10.26亿元,刚超过其9.74亿元的净资产规模。
2013年12月10日,基美影业挂牌新三板。
2015年5月,基美影业以19.25元/股向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发行200万股,募集资金3850万元。
2015年6月,基美影业以23.8元/股向北京天星山河投资中心、东方证券、天风证券等投资者发行1596万股,募集资金3.8亿元。
2015年12月,基美影业再次完成一笔5.98亿元的融资。基美影业在新三板上的总融资额高达10.2亿元。
“批片”到制作电影的艰难转型路
基美影业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就是将进口片引入中国,并收取协助推广的分成费,并不参与上游的制作。
在国内电影行业,只有两家国有企业中影股份以及华夏电影公司拥有进口片的发行资质。
根据中美的进口片协定,每年有34部限额的好莱坞电影引进中国,与美国电影市场同步上映,此类影片为分账片;
而另一种引进片就是基美影业的主营业务,通过较低的价格买断影片在国内的发行收益,而这些电影通常都会比国外滞后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上映,此类影片属于“买断片”,俗称“批片”。
基美影业于2014年引进的《超体》和《暴力街区》等“买断片”的热卖,使得基美影业分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业绩大增,营收增长218%,净利润增长556%。
此后,包括《飓风营救3》、《精灵旅社2》等电影都让基美影业保证了高速发展。
由于基美影业不具备发行资质,只能跟中影、华夏签订协议,以“协助推广”的身份参与进口片的在华发行,并且分享发行收益。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基美影业的利润份额收缩,寻找转型之路,往上游走成为了基美影业的方向。
去年,基美影业就开始宣布向上游转型,直接参与到电影的投资制作。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公司已经陆续参与投资一些影片,包括《小王子》、《超体》等,开始从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转型。
2015年,基美影业也开始了独立开发制作的业务。
2015年10月,基美影业发布公告,公司耗资4.5亿元,收购了在巴黎泛欧交易所C板块上市的欧罗巴27.89%的股份。
欧罗巴影业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成立的制片公司,随后即开始了与吕克贝松的合作,陆续发行了中外合拍片《勇士之门》,参与投资并协助推广了由欧罗巴制作的英文电影《九条命》。
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生存24小时》、《克隆人》多部重磅影片也将陆续上映。特别是对于《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这部科幻巨制总预算2.1亿美元,由基美影业主导投资,是欧洲电影史上最大投资规模电影。
这也使得基美影业2016年成本大幅上升108%。
电影产业作为高风险行业,高投资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回报。往上游转型可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如何转型,怎么转型仍然是个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