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服务于龙头企业成为发展关键
我们认为新三板的服务对象相对是明确的,即服务于国内的中小企业,但是未来能否进一步的扩大服务对象,即扩大到服务于行业的独角兽,以及从海外归来的中概股,能否成功的服务于这些公司成为了新三板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
总体来说,无论如何定位,新三板与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甚至是区域股权市场几个市场存在交叉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竞争只要协调得当,是可以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新三板目前的服务对象相对明确,但是这种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优质企业的来源,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三板能否服务于海外归来的,或者在A股市场难以上市的独角兽,成为了新三板市场未来能否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
从纳斯达克市场的经验表明,从八十年代开始,谷歌、苹果、微软等新兴行业龙头企业逐渐登录纳斯达克,这些公司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纳斯达克市场的快速发展。从新三板来看,我们认为新三板的制度具有一定程度天然的包容性,它无论是基础层还是创新层,特别是创新层采取了多套标准并行的方针,避免了对单一化的盈利考察,同时登陆新三板无须接受类似于IPO的实质性审查,这也节省了公司挂牌的时间和成本,如果新三板能够针对中概股和一些难以在A股上市的行业龙头进行一些相关的制度设计,可能会为新三板带来新兴行业中更加优质的企业,甚至是龙头公司,进而推动新三板实现快速发展。
新三板目前虽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但总体来讲数量偏少,不足以带动新三板市场整体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已经意识到这部分优质企业资源的宝贵,并率先采取行动,已推出设立创新板咨询文件,目标是瞄准了创新驱动型先进型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在行业内地位较高的独角兽企业,这与新三板市场不可避免的形成竞争,如果新三板自身对这些企业缺乏配套的制度设计和吸引力,那么这批优质企业资源很可能分流到港交所创新板等其它板块,新三板也容易丧失快速发展的机遇。
谈新三板改革:具体节奏较为缓慢
首先,政策红利仍然是目前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市场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的预期决定的,而新三板市场的预期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策利好的推进速度,政策利好消息对于新三板市场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下半年能否有实质性的利好政策推出,将很大程度影响新三板的走势。
第二、我们认为改革基调已经基本奠定,长期的信心仍应该坚定。新三板从高层不断发声的态势来看,尽管在短期内部分政策红利落地的进度较缓,但是改革基调已定,真正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仍然应该对新三板有所期待。
第三、我们认为新三板目前的改革时机是相对成熟,改革成为市场的普遍预期,经历了长期的低迷之后,市场各方普遍呼吁改革,2017年精选层预期加强,关于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交易等制度的预期也在市场中在频频出现,新三板改革已经成为了市场参与者的普遍期望,市场相关的心理准备也已经较为充分,其次A股市场的IPO提速和再融资为新三板推出精选层带来了良机。
2017年以来,IPO高速发行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新常态,由此中小创的估值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政策层对于A股严监管的态度十分明确,再融资的收紧也让一些投资者降低了对A股市场的投资热情,在这种的趋势下,市场将更多的关注新三板,这恰恰新三板在适当时机内逐步的推出系统性改革的一个较好的机会。
第四、对于改革具体节奏的预测,我们认为从理性上来看,具体节奏可能相对较为缓慢,逐步、稳步推进可能是未来的一个现实状况。
谈改革的具体节奏预测
一、私募做市或成首个落地的制度红利
关于具体的改革节奏预测,首先可以看到,私募做市试点工作已开展半年有余,可能成为首个落地的差异化制度安排,2016年12月股转系统公布10家私募做市商试点名单,由于试点已经推行半年有余,因此下半年有可能是真正的首个落地的制度红利。
10家私募做市商虽然不足以彻底解决流动性难题,但是它的积极意义仍然存在,第一个积极意义,从长期来看,其示范效应会引导其他合格投资者陆续入场,起到正向铺垫的作用,并打破券商对做市的垄断。第二点,符合私募投资偏好和逻辑的新三板公司有可能成为私募做市的重点受益对象。第三点,私募对于企业估值的识别能力相对比较强,成长性好、估值较低的新三板企业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挖掘,新三板公司的成长能力整体来讲并不逊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但是整体估值却处于低位,私募做市制度的正式落地有望提升整体市场的定价能力,填补优质企业的价值洼地。
在较大的解禁潮、基金到期潮的压力之下,下半年大宗交易制度也有可能出台,以减轻市场上较大的卖盘压力。新三板整个上半年处于解禁的高潮,在8月份还将迎来一波解禁高潮,而且由于2016年仍是新三板的挂牌高峰期,因此也就意味着2018年新三板全年的解禁压力仍然较大,这也可能加速推进大宗交易制度的落地。
二、下半年推出精选层的机会不大
我们认为下半年推出精选层的机会不大。精选层推出的进度可能为,如果是相对较早的话,可能会效仿创新层推出的历史。在2017年年末或2018年初率先推出征求意见稿,并在随后陆续逐渐的敲定相关的制度安排,在2018年创新层再度调整,并相对完善后,再找一个当时机推出精选层的公司名单,如果市场的发展不及预期,那么我们认为精选层制度的推出可能将继续延迟。
另外一点,如果说未来精选层能够推出的话,并且配有差异化的制度安排,那么就意味着新三板的分层里面从物理分层转化了风险分层,即根据企业风险大小来划分层次,并且配以相关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