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跑在最前面,不代表能笑到最后
先来看看现金贷平台是怎么赚钱的。可以从趣店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找到答案。
从利润结构来看,有83.3%是来自于向客户收取的金融服务费,也就是现金贷及分期贷商场业务。
有数据显示,趣店年化利息超过36%的贷款占比为59.5%。得益于此,趣店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10亿元,同比增长695%,傲视不少实体经济企业。
为什么利润空间这么大?主要还是趣店“捡”了不少传统银行不屑于放贷的人群,正如招股书所披露的在传统银行没有信用数据的人、活跃用户有90.8%在18岁到35岁之间等等。
厉害的是,港股资讯平台格隆汇发文称,即便现金贷平台坏账率较高,但只需以下三步也能实现完美收割:
1)利用高利率覆盖高违约风险;
2)通过续贷客户比例控制风险;
3) 通过逾期费再收割
也就是说,不怕老赖不还债,因为还有更优质的用户用高额的利息为他们买单,怎么看都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但问题是,用户基数这么大,这些平台支撑放贷业务的钱又从哪来?
就目前来看,现金贷平台背后“金主”主要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其他机构,但大部分低价资金是由银行认购其ABS实现的。
顺便科普一下,ABS就是平台将债权打包后跟银行换钱。但在多数大行的眼中,基于风险和用户还款能力的考量,这类ABS类似于次贷,不愿接手,一般都是城商行、农商行会比较感兴趣。
有人说,高利贷披上消费金融外衣后,也就成了现金贷。这其中风险可想而知。
1、数据显示,现金贷行业用户多头借贷行为(向两个及以上平台借贷)已超过50%,多数借贷人在3家以上平台借款。由于这些借贷者通常在多家平台借款,隐形加杠杆势必导致各家平台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
2、银行变相为现金贷平台提供资金,这无疑将风险进一步放大。一旦大规模触发信用风险,将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3、现金贷实际利率较高,而多数用户还款有限,但在风控体系缺失的背景下,多数平台还是采用催收方式来压缩坏账率,容易发生社会惨剧等问题。
一旦现金贷出路被切断,整个行业很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不妨先看国外是如何预防风险的。
美国纽约州法律规定平台收取利息每年超过16%则触犯民法,超过25%则触犯刑法,而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也是通过规定利息上限来遏制放贷平台。虽然说这些方法不能治本,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平台肆意发展。
再看我国,高利息的现金贷风险系数将放大数倍,完全背离“普惠金融”本意。随着现金贷泡沫加速膨胀,也会倒逼监管部门尽快做出改变,可能有以下几点:
1、征信是风控的最核心手段,征信的理念是数据分享,也是风控最核心的手段,将现金贷平台纳入征信体制。
2、确立现金贷平台监管主体,对现金贷平台实行牌照或准牌照管理,并对平台注册资本、杠杆倍数、风控管理等指标提出要求;
3、平台必须使用自有资金放贷,不能让银行流入现金贷;
这样看来,技术力量过硬,风控能力强,经营稳健的平台的现金贷平台更容易满足以上要求。当然了,目前符合要求的平台少之又少。
从本质上来看,现金贷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带动内需,功不可没。但在顶层设计不完善的情况下,有些平台抱着多赚一点是一点心态,在灰色地带上肆意“跳舞”,还打着“消费金融”的旗子去融资、去上市,最后都把市场给玩坏了。
有人说,现金贷本身就是个赛跑游戏,跑不过同行也要跑过监管。
富姐说,当监管“裁判”追上你后,你可能就要回到原点了,管你跑了多远,可能还要为抢跑付出代价。
2017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公开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行业终究会洗牌,只是时间的问题,多数“玩家”不过是趁着最后的窗口期落袋为安罢了。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内容请关注财经365新三板频道。(原标题:现金贷这场“带血”盛宴,谁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