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7日,由读懂新三板主办的2017NICC中国新三板投资者大会在上海上海普陀区环球港凯悦酒店如期举行。在会上,拙朴投资创始人曹德强将在大会中发表了题为《看过一万家新三板公司后,我告诉你如何躲避“套路”》的演讲,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新三板,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坑。直到现在,我们也还在解决一些我们没有做好的投资,这绝不仅仅是流动性的问题。”曹德强表示。
研究过大量公司的曹德强,阐述了他所看到的新三板的造假手段,以及是如何发现造假。
虚增收入的坑,这5点要特别注意
1.通过关联企业虚增收入
一般来说虚增收入在损益表里面一定是收入增加,如果是现金流入,在虚增的同时,一定会体现现金流入。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大家要想增加营业收入,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会找一些客户,但是这些客户往往不一定是真实的。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诸葛天下用的是关联方给他创造收入,你会发现给他创造的收入的是他的妻子名下的两家公司。
有些新三板企业在挂新三板之前将资产进行了剥离,把好的资产挂牌了,不好的资产放在了体外。体外的这些资产在剥离的时候表面上是没有关系,但是是可以一眼看出来是有关联的,因为剥离的时候价格极度波动。这些企业可能与关联方产生大量交易。
再比如说,一家新三板的软件企业,这个老板在挂新三板之前有好几个软件分发的平台,他把其余的都剥离了,只剩这一个做的最好的挂牌。那意味着他如果想制造收入和利润,让其它的分发平台把业务及客户都给他就可以了。如果哪一天他觉得差不多了,想让这些钱收入利润再流到自己的口袋里面,再把这些客户转移到自己的软件分发平台就可以了。
之前,我们见到的一个新三板做手机核心元器件的企业,他主要的客户在香港,而这个香港的客户后来我们也是偶然通过香港的一个报纸看到,这个开户其实就是他的前身,后来剥离了。我们为什么怀疑他?这就是其实他是在海外有一家客户,这个客户一直持续的向他采购,而且金额相当之大,所以我们很难确定到底是不是他的真实交易,所以我们假定这个交易其实是不真实的。
2.没有销售实力的客户却是公司主要客户
海外注册的公司,向国内的关联公司采购产品。我们发现这方面也有相当数量公司是作假的。比如,有的公司在西班牙设立一家销售公司,向自己进行大宗采购,后来我们通过关联企业在西班牙了解了下背景。我们会经常见到没有销售实力的客户,能排在他销售客户的前两位。
3.新设的公司向大量的公司采购
举个例子,就是做药包的企业,他的出货量在大几千万左右,恰巧这家药厂我们在很早之前做过尽调,我们知道这家企业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这样的量,大几千万的药包采购,这家药厂的生产总值要多大?
我们在看分豆教育的时候,有一家他的客户注册之后不到半年,向他采购594万,我们当时认为这是存疑的,后来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
4.并购重组比较难判断
现在新三板有一个现象,我们判断也比较困难。那就是不断地进行并购重组,不断地收购,不断地把收入并进来,而事实上并购进来的这些企业是非常困难判断销售收入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一般来说并进来之后都会给出利润承诺,虽然我们假定这家公司未来的收入和利润比较明确,可事实上到最后还是很难判断的。
而对被收购的企业也进行尽调的话,对我们来说成本太高。
5.有收入,有现金,却没有相应的包装材料采购
最困难的是有收入、有合同、有现金流的企业,有一家企业我们几乎马上就相信了,唯一我们当时查了一下的是这个食品企业销售收入突然增长了100%以上,但是包装原材料几乎没有增加,我们发现极有可能有水分,后来就放弃了。
虚减成本费用的套路 费用资本化
回到刚才的等式,只要你增加了收入,或者减少了费用,你一定要在等式的左边资产做出反应。只不过你要是他做的好,你在若干年之后才有可能发现,做的不好当年就可能发现了。
比如说三项费用,研发支出把它放到无形资产里面,增加的管理费用放到长期待摊里面,有的成本放到预付里面,也不进入当年的成本里面。有的企业预付款数额非常大,一年、两年都结不出来,一般来说这家企业极有可能虚增了收入,虚减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