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博拉网络(834484)、奥飞数据(832745)的IPO申请将上会审核。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此番看似平常的审核,其意义并不寻常,因为这两家企业此前均存在“三类股东”问题,之前不约而同主动清理了这一障碍。如果过会成功,无疑将给那些存在此类问题的企业极大信心。其清障的路径,亦极具参考价值。
从新三板鲁企来看,海容冷链(830822)也因存在“三类股东”问题,使得其IPO审核进度停滞不前,身后排队的公司在不断“超车”。
已排队近两年的海容冷链,其存在的“三类股东”问题如何解决?24日,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郭青对经济导报记者回复称,“目前公司尚未收到证监会关于‘三类股东’的书面反馈意见,以证监会公开披露信息为准。”
“目前来看,此类公司选择主动清理‘三类股东’的做法还是有用的。那些‘三类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值得效仿这一路径。”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经理严鹏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市场陷入摸索期
当不少新三板企业掀起IPO热潮时,它们发现在上市征程中遇到了拦路虎,即“三类股东”问题。虽然监管层对此问题没有设置差别化对待政策,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确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市场陷入摸索期。
“三类股东”具体是指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基金和信托计划。这三类金融产品并没有法人主体地位,只能以管理人名义进行工商登记,在审核中会被视为代持行为。去年开始,“三类股东”问题就已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在今年的新三板定增市场中,“三类股东”出现频率明显减少。
“由于资管产品类股东的持股份额无需在工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而仅在交易所和中证报价系统就可实现挂牌转让,这容易破坏拟IPO企业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加之IPO排队时间普遍较长,在此期间若出现股权到期兑付或收益权转让等情形,容易带来权属纠纷。”严鹏分析说。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就在上月22日,证监会发布消息明确,“三类股东”需要穿透至最终出资人。其实证监会一直都在做这件事,但凡涉及“三类股东”的IPO企业,反馈意见中均有提及穿透股东要求。“但问题是,要求提了,企业也回复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市场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无奈地表示,比如,带着“三类股东”冲刺IPO的海容冷链在获得反馈后,市场一度乐观认为,此类问题终于有望破冰了。然而,海容冷链审核进度并未看到加快的迹象。
等不到风来,就只能自己努力。作为最早一批因“三类股东”导致IPO进度停滞的博拉网络,早在去年4月底,其申报材料就获证监会受理,但一直没有进展。直到今年9月,博拉网络主动从新三板摘牌并清理三类股东,不到一个月(即10月9日),博拉网络便出人意料地完成了IPO申报材料的预披露更新,这或许意味着摘牌并寻求解决“三类股东”的双赢方案产生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