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年货背后的力量
纵观40来年,中国人年货“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普通人的钱包越来越鼓。
1978年,在工业重镇四川绵阳,职工年收入为527元,农民纯收入只有174元。到1982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0块钱,农村只有346元。
三五百块钱,放在现在也就是三五朋友随便下顿馆子的花费,但在40年前,却需要一个人整整赚一年。这样简单类比,不够严谨(没有考虑通胀等因素),可中国人收入的急剧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10年左右,每年GDP平均超过10%的增速,当中国走进1990年代,中国人钱包比10年前鼓了四五倍。很多中国人已经不再为吃饱穿暖发愁了,家长也不再为怕孩子偷吃,专门去藏年货了。
新衣服,烟酒、茶叶、水果,是城市家庭年货的必备品。其实,在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提速,中国生产能力的极大拉升,人们能够买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人们的钱也更加厚实。到200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279、4254元,是10年前的4-5倍。整体来看,到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2.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5. 年货中的时代发展趋势
还有一个力量不可忽视,那就是:技术。
尤其是互联网。到2000年,全国一下“冒出”700家左右的电子商务网站,从此,中国大众消费开始步入“电商时代”。
近二十年来,市场竞争,大浪淘沙。
这种激烈的竞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在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双11、818等,正成为中国人的购物狂欢节。
在竞争压力下,电商也在绞尽脑汁地吸引消费者。
这几年,出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线上和线下互利共生,线上线下融合纵深发展,线上向线下渗透更为明显。阿里巴巴和零售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京东号称大规模走向线下,尽管进程看上去十分艰难。
智慧零售玩家苏宁易购成为最大看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的“双枪侠”,在今年春节依托苏宁小店和苏宁拼购,拼杀年货市场。短短四十年发展,中国人的年货从米面肉,到家电、电子产品,从凭票供应到网购、线上线下融合。
不论是内容,还是采购方式,中国人的年货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年货,我们看到了中国几十年的巨大发展。而最根本的则是,中国的巨大发展为中国人提供了采购更加丰富、多样年货的可能。最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巨变中的参与者、见证者。更多精选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