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8日,已披露尚未实施的可转债发行预案已达109份,预计发行规模合计2794亿元。其中有83份是今年以来新发布的预案,预计发行规模共计2111亿元,占比待发行可转债总额的76%。
“我们预计可转债供给将继续增加,一级扩容将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择券空间。”中融基金创新业务投资部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在2017年的监管大年,可转债市场正逆势崛起,在再融资市场攻城略地、如火如荼。
转债绿色通道开启
一方面,上市公司对于再融资的需求依旧强劲;另一方面,再融资新政对万亿元定增市场的监管层层加码,限时、限量、限价,约束重重。融资需求与市场现状两者之间的乖离,促使可转债市场重回风口,再度获得上市公司的青睐。
据相关报道,再融资新规政策通报会明确:“可转债和优先股单独排队,享受绿色通道,但审核标准不降低”。这就促使3月份以来可转债预案持续增加,很多金融企业在政策鼓励和资本压力下纷纷发布可转债预案。今年发布的83份可转债预案中,有73份是2月17日之后公布的,预计募资规模1875亿元,占比待发行可转债总额的67%。
中融基金预计,可转债供给将继续增加,一级扩容将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择券空间。
减持新规变相利好转债
减持新规对定增解禁后股份减持的进一步限制,使得定增市场王气顿收,昔日光芒渐趋暗淡,但反而有助于凸显可转债的优势。中融基金认为,大股东通过配售可转债,或直接卖出兑现收益,或卖出可转债再增持股票,或直接长期持有股票,都有通畅的操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5.27减持新规”中将“可交换债换股取得的股份的减持”纳入监管范围,但未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市场分析,减持新规对可交债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总的来说,减持新规对于EB发行端影响较小,影响核心落在换股环节。”中融基金进一步分析称,EB换股持股比例超过5%的,可能适用协议转让,也适用大股东减持规定,但是EB换股后持股5%以上的案例很少;如果投资者换股后持股低于5%,可能适用大宗交易,即EB换股半年以后才能出售。截至目前市场也仅仅是就相关问题进行猜测,尚无权威解答,还需要后续的实际案例来对照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减持新规对于可转债并没有设限。在定增市场受到抑制的再融资需求,向审核更为严格、发行更为规范透明的转债市场进行导流,也更符合监管层正本清源的监管预期。
信用申购开启新篇章
证监会5月26日宣布,拟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个别条款,并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这表明新规实施后,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申购实行与新股申购类似的机制,不需再提前垫付资金。
中融基金对此表示,对市场资金而言,可转债申购新规不会再因为可转债发行冻结大量资金,这有利于资金市场平稳。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至今,可转债发行期间,平均冻结资金规模为发行规模的93倍,单只最大冻结资金量近5400亿元。“新规不但有利于发行方合理选择发行时点,降低发行难度,更重要的是,启用信用申购为可转债大扩容扫清了制度障碍。”
中融基金创新业务投资部预计,下半年随着可转债新规相关细则的落地,叠加减持新规变相利好可转债发行,可转债市场将迎来加速扩容。基金应尽早布局可转债市场,在增量的细分市场中筛选优质标的,从不确定性中积极把握确定性,是2017年投资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