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业姓保”监管思路的深入推进,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限制更为严格,变相“长险短做”而快速返还的产品也进入监管视线。近日,安邦人寿的一款长期年金保险设计和销售存在违规而被点名,这款产品的设置玩起了文字游戏,短期内快速返还,变相成为中短存续产品。这也表明,安邦人寿年金保险收入的原保险保费存有水分。
两款产品被迫退出
安邦人寿触及监管红线的两款产品,均与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性质有关。对于这种产品,保监会自2016年以来便陆续发布了停售或控制销售占比的严厉监管要求,并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各人身保险公司应当每月统计中短存续期产品相关数据并及时报送。
5月5日,保监会发布的监管函显示,在安邦人寿近期报送的产品备案材料中,“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产品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缴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以规避相关规定;而“安邦e起赢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中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因董事会决议无总精算师签字而不符规定。保监会叫停了以上两款违规产品并对安邦人寿处以3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的处罚,并要求安邦人寿高度重视产品开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产品开发管理工作进行整改。
公开资料显示,在“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的产品介绍中提到,购买该产品前两年内,保单年度末返还200%基本保险金额,即若被保险人生存且保险合同有效,安邦人寿将给付基本保险金额2倍的“生存年金”,自第3个保单年度末起至第15年止,若被保险人生存且保险合同有效,安邦人寿将在保单年度末按基本保险金额的10%给付“生存年金”。
不难看出,“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是将合同原定15年的长期年金保险做成了两年期业务,而这种产品设计与监管所限制的“中短存续期”较为相近。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对于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拳头产品已谢幕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安邦人寿发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中产品经营信息发现,2016年原保费收入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安邦长寿稳赢1号两全保险、安邦汇赢2号年金保险A款、安邦惠农9号年金保险、安邦黄金鼎6号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安邦长寿安享3号年金保险,它们去年的原保费收入分别为910.62亿元、193.65亿元、16.74亿元、13.48亿元、3.89亿元,合计原保费收入达到了1138.38亿元,而安邦人寿当年原保费收入为1364.47亿元,也就是说,上述5款产品占到公司全年原保费收入的83.43%,而仅排名第一的安邦长寿稳赢1号两全保险就贡献了66.74%的占比,可谓是安邦人寿拉动原保费增长的引擎。
据年报资料显示,安邦长寿稳赢1号两全保险自2013年以来就成为了安邦人寿年报中的“常客”,2014-2016年,这款产品更是稳居原保费收入第一,分别以84.66%、75.47%、66.74%的超高占比成为年度保费收入的功臣。而记者从公开渠道发现,这款产品在售卖时,以两年内即可保息返本为卖点,而在保单中,这款产品实际为五年期的保险产品。保单中承诺,满两年后年化收益可达4.7%,满五年后年化收益可达5.8%(含保单奖励)。无疑,这也是一款与被叫停的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相似、实际存续期可能较短的产品。
而在此之前的另一款拳头产品则是安邦黄金鼎5号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早在2011年就以0.85亿元的保费收入位居年度保费收入第一,直至2014年被安邦长寿稳赢1号抢走风头时,这款产品当年保费收入也达到了70.57亿元。不难看出,安邦人寿多年以来是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以及理财型保险来主打市场。而这些产品成为目前监管严格限制的产品类型。
记者查阅安邦人寿的官网发现,除安邦惠农9号年金保险以外,去年4款热销产品全部消失,如今的安邦人寿官网上“银保产品”栏目下已经空白,在售的63款产品中,仅有6种万能型产品以及4种分红型产品,其余产品均为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以及年金险等,可见在监管的重压之下,安邦人寿的整改正在进行中。
原保费含金量引质疑
从保监会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来看,安邦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874.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9.67%,而反映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仅有17.58亿元,同比骤降98.27%,仅占规模保费的0.93%。
与去年的业务表现相比,今年一季度发生了大变脸。2016年安邦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只有1141.97亿元。今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如此爆发式增长备受关注。
北京商报记者从保监会下发的监管函的描述和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的合同发现,虽然这款长期年金产品的保费计入原保费,但是产品本质上却与中短存续期产品相类似。为此,安邦人寿庞大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含金量引起了质疑。
目前安邦人寿并没有披露具体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清单,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对该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是否功不可没还不得而知。
记者从相关资料发现,去年下半年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已在销售。对于该产品的一季度的销售表现,记者致电安邦相关人士,但对方并未做出正面回应,仅强调安邦人寿今年的重点在于传统型保险与年金型保险。
现金流压力重重
去年的拳头产品纷纷下架,铤而走险以“长险短做”规避监管又被保监会叫停,3个月内不得申报新产品,失去了众多主打产品的安邦人寿,即将面临现金流的压力。安邦人寿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该公司的现金流变化较大,为-57.04亿元。2016年底,这个数据还达到了260亿元。事实上,在2016年全年各季度末,安邦人寿的净现金流均为正数。
此前,随着保费收入的不断增长,退保金也在高速增长,年报显示,2015年安邦人寿的退保金为83.7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增至299.82亿元,同比增长258.18%。正因为如此快速增长,2017年一季度安邦人寿的现金流由正转负。此前两年销售的中短存续期理财型保险不久将陆续到期,而目前依据市场变化拟推的新产品申报又受限,未来现金流压力重重。
此外,由于此前业务发展较快,理财型业务收入增长对于资本金的消耗较大,安邦人寿的偿付能力一路下滑。公开数据显示,自2016年一季度起,安邦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以每个季度30%左右的速度下降,2017年一季度安邦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9%和101%,尽管仍高于“偿二代”要求的100%和50%,但一旦以此速度发展,安邦将面临增资的压力。
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退保金不断增长、现金流转负以及3个月不能发售新产品的处罚,给安邦人寿带来了重重压力。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理财型业务庞大的保险公司,面临两难的境遇,如果不发展理财型的保险业务,在近一两年将面临现金流的压力,而如果发展理财型业务,偿付能力将会进一步下滑。如果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将需要通过增资来化解,或者通过赎回投资资产来满足监管的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此前销售的中短期万能险即将迎来到期给付的高峰,持续出现的现金流出压力会产生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若不能增强管控、制订有效的流动性应急计划、做好资金备付,包括安邦人寿在内的多家公司的经营将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