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银行 / 保险 / 汽车 房产 / P2P > 财富大转折:接下来最值钱的是现金!

财富大转折:接下来最值钱的是现金!

2017-07-28 11:57  来源:捷安资本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捷安资本

  • 我们有可能正迎来一个钱越来越值钱的时期,保持现金类资产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 过去20年的中国,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吸纳了央行发行的大量货币,使其以工业、基础设施、社保体系、房地产等形态窖藏起来。

  • 中国40年钱“毛”的历史,可能已经在迅速退潮之中。快速发钞和快速财富积累模式在淡化,包括中等收入阶层在内的中国人,需要关注到这个钱有可能逐渐变得值钱的戏剧性转折点的降临。

  •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驱动,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房地产税等聚焦于家庭税负的各种改革,是或迟或早必然发生的事情,居民储蓄率的下行是难免的。

  • 我们有可能已经处于这个拐点,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我们必将经历一个钱少、税重、房价趋稳,挣钱不易存钱不易,用钱挣钱更不易的时代。

大多数人一直认为中国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也就是钱变“毛”了,钱不值钱。基于这种根深蒂固的惯性,部分聪明人很少选择银行储蓄,而是尽量选择地产、信托等相对高收益的资产。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全球央行重新回归常态化轨道。我们有可能正迎来一个钱越来越值钱的时期,保持现金类资产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钱变得值钱了,当我们今年反复写下和强调这句话的时候,相信背后会有哄堂大笑。这并不奇怪,在2008年,我们写了个“多少钱才够中国人养老”时,哄笑更多。因为那个文章的结论是,也许到约2030年,一个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国人,需要积攒一二百万元才够养老,而京沪一线城市则可能需要约500万。

谁知道呢?说不定一千万也未必够,这取决于中国央行发钞的意愿和速度。这个十年前的小文,最终演化成“某教授称千万养老也不够”的哄笑式传说,至今回顾,诸君还以为那仅仅是个笑话吗?

在2008年,之所以写多少钱才够一个人养老的命题,初衷并不是为他人焦虑,而是在谋划一下自己还需要辛苦劳作多少年,才能在2030年安然退休,过一个还算体面的晚年。我们用职工工资和总储蓄的倍数、基本物价和服务的涨幅、国民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养老支出等多种角度进行了粗略的估算,大体认为,以实际购买力看,1987年的1万元,大致相当于2007年的30-255万元,最有可能是相当于35-50万元。

反过来说,如果你1987年是个万元户,如果执着地选择坚持20年的银行储蓄,那么到2007年,因为钱变“毛”了,你当年的财富已有至少90%以上人间蒸发。随后,我们假定退休之后人们可能还需要生存25-30年,根据相对保守的发钞速度和温和的物价涨幅,那么在约2030年退休的三四线城市的职工,届时可能需要积攒一二百万元,而大城市则更多。这个让我们自己也吃惊的结论,支撑我们努力工作至今,以便在灿烂的春光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要陷入死不起的尴尬。

离我们写这个小文已有近10年了,相信三四线城市年龄在45岁上下的人,可能并不会以为再过10来年,哪怕有百万存款养老就多富足。那么在过去20年的中国又发生了什么?是在工业化和市场化之外,又增加了城市化进程。这“三化”吸纳了央行发行的大量货币。

中国疾风暴雨般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奇迹,中国制造业在质量和体量上的提升是惊人的,目前中国制造业体量比美国、日本和德国加起来还大,竞争力不断迫近。制造业投资带来了对货币的巨大需求,使得工业设施鳞次栉比地矗立。

市场化进程也同样巨大,当年争论“傻子瓜子”和当下争论曹德旺美国建厂基本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话题,和我们切身生活相关的市场化,或许是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改革,本来的国家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职工花钱购买政府公共服务。这也需要大量的货币投入。

城市化则最为显著,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口不断向城市和城镇迁徙集中,繁华的大都市不断涌现。人们很难想象,在1998年之前中国几乎还没有商品房市场,也很难想象其实到2004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还仅在1万亿元。而当下中国商品房存量的市值,可能至少在150-180万亿元。

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这“三化”给中国国民手中的货币带来了怎样深刻的历史变迁?我们大致可以这么说,奢靡地消费工业制品是最不理智的。1998年的一辆桑塔纳,大约相当于北京四环周边的一套两居室;而当下这个两居室大约可以组建一个特斯拉车队了。同样地,人们在过去10年的贫富差异,可能主要不是工资收入差异造成的,而几乎就是买没买房造成的。1987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仅仅6500亿,当时M2每年新增约1500亿;到了1997年M2也就9万亿,每年新增1.5万亿;到2007年M2达到了40万亿,每年新增接近10万亿。到2016年底,M2已跃升为160万亿。大量的货币,以工业、基础设施、社保体系、房地产等形态窖藏起来。

从改革开放一直到2016年的几乎40年,货币超发或者说钱加速变“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幸运的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迫切需要和真切吸纳了如此超额的货币投放,或者说,“三化”也恰好叠加了中国快速货币化的进程,具有相当的合理性。钱多,自然就追求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房地产很好地充当了窖藏财富,以及拉大城乡间、高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之间贫富差距的载体。这是个钱很多、房价飞涨的时代。但是,40年钱“毛”的历史,可能已经在迅速退潮之中。

如果我们观察收入和房价两个指标,大致可以确信,以往那种显性外推式的思维无法成立。以城镇职工的薪酬收入观察。1987年,大多数人月薪在60-100元之间,而2007年升至1500-2500元,当下则到了5000-10000元,不同城市和行业之间存在落差。2007年之前的20年薪酬涨了约20倍,之后10年涨了约4倍。如果2030年之前薪酬涨幅不变,则意味着届时普遍月薪酬在2.5万-5万元之间,这已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增长无法匹配。

同样地,在过去10年,70个大中城市观察,中国房价可能上涨了3-5倍,目前在约每平米8000元,京沪等则可能在4-8万元;你很难相信过去10年的房价涨幅能在未来延续,否则全国普遍房价就可能高于每平米3万元,而京沪则需达到15-30万元。除非你非常富有想象力,除非人民币汇率出现大问题,否则未来10年中国经济5%-7%的增长平台,决定了GDP大约翻番,不足以支撑收入和房价翻4倍。那种每年10%的高速增长期已离我们远去。

不仅如此,发钞和税收也会剧变。如果我们足够细心,不难发现,当下全球央行的主流趋势是加息和缩表,中国央行也将被动跟进,中国发钞速度已在迅速下降,目前M2增速已是有该统计指标以来的最缓慢增速,信贷增速则已经接近改革开放以来最缓慢的1982年左右的水平。尽管中国央行的资负表还没有收缩,但部分金融机构已在遭受缩表的折磨。搭配6%的经济增长和2%以内的物价上涨,中国离货币供应全面回落至个位数增长的时代并不遥远。

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居民没有意识到税制绕不过去的变迁,即如果要为中国企业减负,就几乎一定要对中国家庭增税。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中国家庭部门的税负实际上是很轻微的,富人尤其如此,和万税之国的西方国家大相径庭。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驱动,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房地产税等等,聚焦于家庭税负的各种改革,是或迟或早必然发生的事情,居民储蓄率的下行是难免的。

或者说,我们有可能已经处于这个拐点,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我们必将经历一个钱少、税重、房价趋稳,挣钱不易存钱不易,用钱挣钱更不易的时代。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思维惯性,将来钱可能不是快速变“毛”,而似乎变得很值钱。

看看当下60岁以上的中国人吧,他们经历了不少苦难,时代变迁带来的节俭和储蓄使他们充满了晚年的幸福感。看看当下的日本吧,节衣缩食的年轻人在责怪他们大手大脚花钱的父母,而50多岁的日本人正是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形成了挣钱容易花钱如流水的习惯。对比之下,中国的85后有可能会是入不敷出的“大手大脚”世代,而中国的2010年世代,则有可能是和其父母迥异的节俭世代。EASY MONEY的时代拐点,已行将结束。

二、现金为王的时代彻底到来!

作者:水木然

微信号:smr8700

中国的老百姓,原来一直都有喜欢存储的习惯,自己有多少钱,就去干多少事,这是我们非常传统的习惯。

可是,自从通货膨胀、房价飙升等现象持续上演多年之后,老百姓已经被彻底教育的过来了:那就是要把手里的钱尽量去投资,投向固定资产、股票等等,没有钱投也要贷款、借债去投,这成了是最聪明的做法,比如那些大量买房的人,资产都升值的很快,也非常得意。

我们可曾还记得前几年的一种说法:存钱不如屯东西。当时物资一天一个价,再加上房价的飙升,这让那些喜欢冒风险、喜欢赌一把的人都成了富翁,而那些踏实安稳过日子的人都成了傻子,眼看着自己手里的存款一步步贬值。

这一轮经济增长,其实就是”胆大的人“在淘汰”胆小的人“。

所以,到了后来几乎所有人都把口袋里的钱掏了出来去买房,或者急匆匆的去银行贷款然后在市场各种买,于是我们负债的速度超过了存钱的速度。

然而,物极必反。

所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走向对立面,现在我们正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在以前的“通货膨胀”状态下,我们需要不断买进房子等“资产”去抵御货币贬值,而随着我们不断的借债和投资,很多资产开始泡沫化,资产价格越来越高,流动性必然越来越紧张。

比如现在昂贵的资产都是金融资产(房子早就变成了一种金融产品),资产价格已经高到了在空中乱飙的地步了,但是这种飙升并没有带动实体经济的奔跑,一旦扩张无法持续,就会出现资产价格坍塌。

想想现在的状况:金融资产越来越繁荣---实体就是越没人干---大家都去干金融(投机)---投机市场进一步加剧---都在追“概念”和“题材”---社会越来越务虚----不再相信勤劳致富——踏实肯干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在坐等天下掉馅饼——最终引发经济坍塌,所以某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在这个时候出现财务问题,是有一定原因的。

接下来,必将上演资产的价值(包括土地、机器、存活等实物资本,也包括股票等对未来收益的剩余索取权)的缩水,大量资产泡沫必然会破裂,比如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华而不实的概念、虚幻的创业项目、各种庞氏骗局等等,这些资产都将被打回原形,理性的做法就是尽快抛弃这类资产。

接下来,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在内的投机性泡沫面临被集体抛售的压力。此时,现金的重要性却开始凸显。因为现金则是抵御流动性寒冬的最佳武器。持有充足的现金,你就可以有备无患。

从现在开始,手里拥有现金的人,将会面临一个绝佳的机会,伺机出动洞:用你最少的现金去收购最大的资产,然后等经济结构调整完成之后,这些资产必然还会一步步上涨。

所白了其实就是四个字:等着抄底!

但是,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值得收购,这一波调整,必然有一部分资产将化为泡影,因为它们本身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是必须要消灭掉的。尤其对很多实体经济来说,他们早一天烟消云散,新经济业态就能早一天万物生长;

这正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上一轮资产飙升,是”胆大的“淘汰”胆小的“,那么下一轮经济转型,就是”有文化“的淘汰”没有文化“的。因为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催促之下,未来没有文化和智慧的人,将彻底边缘化,完全没有存在感。

这也说明:中国社会的野蛮、粗放增长阶段正式过去了,未来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分工会精细化、产品会柔性化,企业会平台化,员工会个体化,现金大于利润,值钱大于赚钱;信用大于一切,价值决定一切……等等,一个全新的中国正向我们走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