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房体系将采取哪种模式?
“租售并举”并非只停留在“试水”阶段的鼓励政策及土地政策,而应该是分层次、分体系的一整套租赁机制,既能解决土地供应、企业开发等方面的供应端问题,又能解决租赁方式、租房权益等需求端的问题。
那么我们学习和参照的新加坡及德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以便对即将到来的我国的租住体系心中有数。
新加坡的住房体制层次分明,以公共住房为主,私人住宅为辅,包括“廉租房—组屋—执行共管公寓”和“公寓—有地私宅”并行,基本可以分为公屋和私宅两大部分。
公共住房中,组屋的价格是每平米约5000新币,家庭月均收入中位数是8666新币,按套均面积90平米计算,房价收入比是4.3,即一般居民家庭4.3年就可以购买一套组屋。
在私人住宅市场,新加坡公寓均价大概在1万~2万新币之间,平均在1.7万新币左右,是组屋均价的三倍多,月租金在每平米10~20新币的水平,一居室的月租金大概1200~1500新币。
德国购房和租房的家庭各占一半。稳定的私人租房市场和完善的社会住房制度满足了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是德国房价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在德国,只有约50.4%的德国家庭居住在自有住房(含合作社机制自建房)中,而49.6%的家庭则是租房居住。其中,45.4%的家庭租住私人租赁住房,4.2%租住政府或社会住房管理机构提供的社会租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