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英语老师马云为数学老师站了台。
“火炬红包”、“定金膨胀”、“跨店满减”、“叠加优惠”、 “购物津贴”、“凑单优惠”,巧立名目的优惠方式挨个出手,加上优惠时段还有限制,资深“剁手一族”集体表示“后悔小时候数学没学好”。
资深“剁手族”代表李玲,33岁,儿子3岁,她的购物需求比较多元,大到冰箱,小到化妆品、洗护用品、厨卫用品,还要给儿子挑几件羽绒服和玩具。
今年的双11她提前10天就开始做功课了。想买的东西提前加了购物车,仔细比较了淘宝、京东、考拉、本来生活等等各种购物网站,每家购物网站都领了一堆优惠券。不过,双11当晚她仍然手忙脚乱。
“凌晨一点到两点是这个优惠券能用,十点之前是这个能用,还有的必须要预购,定金膨胀要好好算算,这也太考验智商了。”最后,李玲双手一摊,“我这么会算账的人都算不清了。”
不仅仅是复杂的优惠规则问题。马云的“双11”已经做了九年,除了不断刷新的交易额,暴露的还有越来越慢的包裹、事前涨价然后再降价、线上线下同样式不同质量。
按理说,商家开启预售模式,先收取定金,双11当天支付尾款,双11后发货,可以解决双11当天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从而提前准备充分的库存。
但是,这类预售方法可不单是简单的数学问题,预售活动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可以无理由退货。但是双11前夕,玩起“定金膨胀”的商家却往往单方面把规则设置为“定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所以,双11狂欢,究竟暴露了谁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