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要“抱抱”电商
同样为了这个双11绞尽脑汁的,还有线下的商场和购物中心。
这两年,消费者又回到了线下,但是,大部分消费者是冲着“体验式”回来的,这区别于以前的百货购物。并且,消费者线上线下购物的重合度很高,也就是说,我会在线上买无印良品的基本款衬衫,也会在购物中心买一件三年不厌的经典款式大衣。
在众多的百货商场中,也有仍想尽办法存活的,他们的诀窍是“优惠力度”。比如某百货推出了“intime365”付费会员卡服务,“每天只要交一块钱,就可以享受折上折”,该会员卡有效期为一年。这对仍习惯于逛百货商场的消费者有一定吸引力。
80后的张燕经常去这家商场逛街,张燕买卡时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卡里充365元,以她平时购买的商品类型和次数来说,一次购物打九折就能省下40元到100元不等,一年里只要消费3次到10次不等就可以抵消365元,如果购买再价格再昂贵一些的大件商品,一次就可以抵消,这样来算的话,还是划算的,而且每次都能打个“双折扣”,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相较而言,购物中心“揽客”的方式更多。聪明的购物中心开始了更高级的玩法:线下的流量远不及线上,那我们来个“抱抱”吧!反正我不吃亏。
比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购物中心已经和支付宝等电商合作,这是它创造“客户增量”的另一个渠道。
“线上线下的‘楚河汉界’似乎模糊了!”这家购物中心高调喊出了“正大光明抄货号”、“线下试衣间”的揽客口号。
但是,这家购物中心推广部负责人赵波告诉我们,“我们本就是做客端的生意,既然都要抄货号,那就光明正大的抄,电商来了!我可以拥抱电商,机器人来了,我也可以拥抱机器人。”
赵波说话的底气很足。事实上,在他们这里翻领子抄货号试衣服的消费者,大部分也会因为优惠相同、更快取到货物、购物快感等原因直接在购物中心买单。
夏妍是这家购物中心的注册会员,32岁,现从事文化行业,她的身上所有的特征都符合这家购物中心的消费者定位。
这么多年,夏妍和她的同学在这发生很多故事:定期聚会,认识新朋友,带着另一半来玩仙剑奇侠传,甚至有同学在这里求婚成功。“有一段时间,我刚开始创业,压力很大,但是每天不管多晚,我都会开车到这里,在VIP厅看最后一场电影,所以,这里的夜间通道我闭着眼都可以找到。”
2015年双11,这家购物中心客流、销售分别环比上月提升10%和30%。2016年客流和销售同比增长15%和69%。
双11的狂欢终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