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有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青岛号“中亚班列”近日从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发出,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历时8天抵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
这100个标箱装载的汽车及配件、润滑油、棕榈油、咖啡等商品,不仅来自青岛及山东当地,还包含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海运而来,在青岛转铁路运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商品。
青岛建有我国沿海首个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其特色是“海铁联运”,目前已经打通东联日韩、西接亚欧、南至东南亚、北到蒙古和俄罗斯的通道,为“一带一路”建设架起“进路出海”国际物流高效通道。
据青岛海关统计,截至6月上旬,青岛号“中亚班列”已累计到发中亚国家147列,到发货物1.4万标准集装箱。同时,“中蒙班列”“中韩快线”分别到发23列、1606标箱和277列、1.1万标箱。
“自2015年7月1日开通青岛号‘中亚班列’以来,这趟班列由每周1班增加至3或4班。”据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副总经理张峰介绍,班列大大缩减了物流时间,企业的发货量稳步提升。
同时,作为中国北方航线数量、密度最大的港口,青岛港航线配置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高度吻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货物“进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货物“出海”的门户优势明显。
据青岛港集团董事长郑明辉介绍,目前,青岛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已达160多条,居我国北方港口之首。其中,直达东南亚、中东、地中海、欧洲、黑海、俄罗斯、非洲、澳洲的航线65条,已构筑起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庞大贸易航线网络。
“青岛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郑明辉说,2016年至今,青岛港先后与吉布提港、埃及塞得港、马来西亚巴生港、俄罗斯圣彼得堡港等“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
为给国内外进出港口的企业提供更多便利,青岛海关积极优化监管模式,赋予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运抵报告发送”功能、实现“港站互联”,并增设青岛港海铁联运专用闸口。同时,由青岛海关牵头启动、覆盖我国10个海关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目前已满两周年,共审核报关单1172.7万票,其中跨关区报关占比9.8%。
据测算,这些窗口服务的便利化改革,可为沿线企业通关减负两到四成。
海关、港口服务的便利化也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最近两年,青岛本土老牌企业双星集团加速“走出去”,先后与斯洛文尼亚企业建立双星东欧合资公司,与英国企业建立双星西欧合资公司,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架起“进路出海”便利通道的同时,青岛也在其中不断收获改革发展的“红利”。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增长势头迅猛,其中一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总额增长26.9%,备案投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5亿美元,增速高达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