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中国7月通胀总体持稳年内料仍温和 政策继续侧重防风险

中国7月通胀总体持稳年内料仍温和 政策继续侧重防风险

2017-08-09 15:56  来源:路透新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路透新闻

财经365讯 中国7月通胀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继续呈现总体持稳态势。分析师表示,下半年通胀形势料仍温和,但年底需警惕通胀上行的风险;政策上,目前防风险调结构的基调料继续保持。

“7月份通胀总体仍比较温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影响有限,说明需求并没有显著扩张。后续来看,偏紧的流动性对通胀仍有较大抑制作用,总体温和。”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表示。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5%,这是PPI连续第11个月同比正增长,也是连续第三个月涨幅在5.5%。

7月CPI环比上涨0.1;PPI环比上涨0.2%。7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1%,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点评数据称,环比看,7月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受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和区域性强降水影响,鲜菜价格连降5个月后上涨7.0%;高温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储运成本提高,鸡蛋价格上涨4.0%,两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时令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跌9.2%;猪肉消费进入淡季,价格下降0.7%,两项合计影响CPI下跌约0.18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暑期旅游出行人数增多,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上涨10.5%和6.1%,两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

同比来看,绳国庆称,据测算,在7月份1.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等表示,进入四季度后,目前食品CPI涨幅已开始触底回升,猪周期对CPI的负面拉动将也逐渐减轻,持续上涨的工业品价格将也使得非食品CPI保持在高位,因此要警惕四季度后半段CPI涨幅将进入上升通道,他们预计2018年CPI涨幅中枢水平回升至2.5-3.0%。

数据公布后,国债期货小幅冲高,不过此后震荡回落。上午11:24分,10年期国债主力合约T1712最新报94.350元,小跌0.02%。中国股市沪综指继续震荡,早盘微收跌0.21%至3,275.01点。

**PPI涨势难以为继**

7月以来以黑色金属为代表的工业品价格涨势明显,带动PPI环比转正。不少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一两个月工业品仍面临上涨压力,但这种升势不可持续,而且在终端需求不太强劲的情况下,上游升势难以传导至下游。

绳国庆指出,7月PPI环比由降转升,主要受钢材、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从主要行业看,环比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2.7%和1.5%,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等表示,8月以来煤价有所走弱,但钢价续涨,油价再度被上调,预测8月PPI环比上涨0.2%,考虑到基数上升,同比或继续稳定在5.5%。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董德志、李智能则认为,根据中国制造业PMI数据,7月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环比均有所回落,反映需求增速在放缓。此外,7月的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其中进口下滑多于出口,显示内需回落更加显著。

“我们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在延续、地方政府融资冲动受到抑制、基建投资受制于财政支出压力等情况下,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将逐渐减弱,PPI环比难以持续反弹,今年下半年PPI同比持续回落的趋势难以改变。”他们称。

**政策继续侧重防风险**

通胀水平保持温和,也意味着政策仍可以将主要精力置于防风险之上。姜超等指出,虽然近期商品、食品环比涨价,但食品上涨主要来自季节性,再加上去年商品价格基数也在大幅走高,整体通胀依然稳定。央行最近表态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其中控总量是在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意味着未来货币总量增长将会受到约束,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经济学家章俊也表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立场从去年年底开始转向中性,其间通胀形势并没有发生趋势性的变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国内金融加杠杆和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把政策重心转向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于中国央行而言,目前幸运的是,年内通胀和经济基本面相对平稳,我们认为有利于央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动金融去杠杆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上来。”他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亦认为,由于当前经济整体平稳,政策不会更紧,主要精力还会放在防风险、调结构上,这从长远看对中国经济是有利的。

获取更多财经新闻讯息,请关注财经365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