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产品亮相珠洽会
海目星的高速激光切割机,富华重工的挂车桥、驱动桥,广东中车的轨道交通装备,中集车辆的联合重卡,海星游艇等船舶工业装备重器……
在8月28日至30日举行的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珠洽会”)上,这些代表江门装备制造业今日实力的企业成为与会人士目光的焦点。
记者昨天获悉,在8月30日闭幕的第三届“珠洽会”上,近40家江企带去的90多件装备重器“闪耀”会场,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江门更是成功签约57个项目,计划投资额353.4亿元,其中新招商引进项目44个,投资额230.8亿元。
一个个大项目的引进,显示出江门重振“江门制造”战略的成果,也显示出各界对江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前景的看好。
江门制造再现“隐形冠军”
提起“江门制造”,上了年纪的江门人,甚至省内外人士,不少人还有这样的印象:“江门制造”牛。
在江门市之前举办的一次发展历程展览上,记者了解到,“江门制造”一度辉煌:新会农业机械厂早在1958年便成功地试制出广东省第一台手扶拖拉机,此后发展成为南方最大的手扶拖拉机生产基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门船厂生产的50吨煤船、50吨柴油船、500吨沿海驳船曾享誉海内外,见证了江门工业最鼎盛的一段时期;中国的第一台自动型洗衣机就是诞生在江门金羚公司。
江门工业大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经过长期积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基础扎实、规模较大、门类较多、技术较强的工业发展格局,在省内地位也不断上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段时期内,曾经辉煌的“江门制造”陷入低迷。
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教训,近年来,江门市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重振“江门制造”。为了做好“工业立市”的工作,江门提出了以“三战略、三带动” (“珠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交通”发展战略,有效投资带动、新型消费带动、全面开放带动)为支撑,推动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中高端迈进,打造珠三角新的增长极,并把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来推进。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近年来,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江门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装备制造细分领域涌现了一批“隐形冠军”:像参加这次“珠洽会”的广东中车是广东唯一获得城际动车组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富华重工是亚洲最大的半挂车专用零部件生产商,挂车车轴产销量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海星游艇跻身国际游艇一线品牌。
产业不断壮大集聚效应显现
江门装备制造业不仅有“单打冠军”,而且,近年来,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2015年以来,江门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比规上工业增速高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43.1%,比全市工业投资增速高23.2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工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在项目建设方面,2015年以来,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近130个、计划投资总额超700亿元。
目前,江门市初步形成了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引进广东中车、克诺尔等项目,初步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供应产业链;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富华集团、中集车辆、中兵集团、世界500强德尔福集团为核心企业的专用车、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船舶配套、游艇产业、船舶维修“五位一体”的船舶工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江门市行业发展新亮点。
本届“珠洽会”,江门签约项目57个,计划投资额353.4亿元,数量仅次于佛山;其中,超5亿元的项目22个,超10亿元的项目14个。显示出江门重振“江门制造”战略的成果,也显示出各界对江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前景的看好。
招商营商新政
助力制造业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下一步,江门市将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不断加强工业载体建设,在1+6园区的基础上建设4个万亩工业园;实施民营经济12条、招商引资12条,推动“两无两藏”,深化“十五证合一”改革,增创良好的营商环境,围绕轨道交通、商用车及零配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材料及装备、教育装备和激光产业装备等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