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企改革推行三年来,步伐一度趋于缓慢,国资委原本对央企寄予引领改革的期望,但央企自身改革进展并不算理想。在此背景下,国资委将央企进行了重新分类,但与之前的分类有较大差异。现在国资委按照经营形态重启央企分类,将为102家央企明确改革方向,成为央企改革的助推器,改革扩容已箭在弦上。不过专家指出,未来央企考核标准如何制定,这次如何避免以往归类笼统的问题,都需要国资委慎思。
分类扩容
据国资委6月3日消息,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介绍,未来央企将主要分为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三类,这与2014年底国资委提出将央企分为商业竞争类、特定功能类和公益类的分类方式有较大差异。
有分析指出,在国资委本次提出的央企分类中,实体产业集团属于首次出现,在国资委给出明确定义之前不好判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提升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
在我国102家央企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央企仅占了10个席位,比例并不算高。不过业界透露,在百家央企重新分类之后,改革扩容已箭在弦上。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公布了第一批国企改革试点名单,当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选定中粮集团和国投公司两家。去年7月,我国再度公布国企改革试点名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新增了诚通集团和中国国新两家试点,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也扩容至神华集团、宝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6家企业。至此,我国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已有10家。
截至2016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中广核、上海贝尔3家企业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中国国电、中国一重、中国铁建、建筑设计集团、中国航信、武汉邮科院、华侨城集团7家中央企业二级及以下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改制面超过90%。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截至2016年底,已有显著成效。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含参股)占比达到了68.9%,上市公司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中央企业“总盘子”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1.3%、62.8%和76.2%。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合并报表范围内)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了47%。中央企业二级子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了22.5%。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层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行业和领域,选择19家企业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现了向社会资本放开竞争性业务。越来越多的竞争性企业在混改中进一步调整股权比例,促进企业形成了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收紧明晰
在瘦身健体、体质增效方面,国资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步伐,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开展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减少4240户,压减比例8.13%。按照三年压减20%的总体目标,2017年要减少法人单位8%。2016年完成171户“僵尸企业”处置和249户“特困企业”治理任务,实现减亏增效512亿元、妥善安置富余人员12万人,对中央企业实现收入和效益恢复性增长、扭转效益下滑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将央企重新分类,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央企分类是一切改革的基础与前提,但是以前国资委按照功能对央企分类,这样会导致大部分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的央企分类笼统,无法起到实际作用,导致央企对自身定位和改革方向不明晰,改革进展缓慢。现在国资委按照经营形态重启央企分类,将为102家央企明确改革方向,成为央企改革的助推器,改革扩容已箭在弦上。
“此次将分类做改变,是一个质的改变,过去央企以行业为依托,而现在的运营不再局限于行业,反而更能从宏观方面进行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长林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道,目前央企大部分处于独立运营的局面,重新分类有利于防止腐败滋生,监管在收紧,也更加全面。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以中粮集团为例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例称,按照原有分类,中粮集团属于公益类央企,在对央企考核时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但在新分类中,属于1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之一的中粮集团将被分至投资类或运营类。按照彭华岗介绍,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而运营公司则侧重提升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专家表示,无论中粮集团被重新归为哪一类,考核的侧重点都将有所改变,而随着标准的变动,央企发展将更有针对性与积极性,国资委对试点成绩的总结与评估更加方便,随着新分类的落实,可以预见的是,央企改革扩容也将加速推进。
促进提升
国务院此前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有专家指出,本次国企改革试点工作中,把国有资本的投资和运营分开,正是对这项要求的践行,而这也是当时国企改革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李锦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所谓“管企业”是指过去国企由各级国资委管人、管事、管资产,现在要向“管资本”转变,是指国资委保留所有权,但不再全权管理运营。“这个转变,实质上是国企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结构。”
崔长林表示,此次分类的发布,对于央企的条条框框会有所增加,监管趋严,总体来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一带一路”会有所挂钩,未来不排除会有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央企进行统一管理也符合我国的经济模式,对于央企改革也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