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CPI)整体情况,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对此做出预测。分析普遍认为,尽管蔬菜、猪肉等价格仍处下跌通道,但跌幅相对收窄,由此判断5月CPI有望小幅回暖,涨幅在1.5%-1.7%之间。据了解,今年2月以来由于气候适宜、供应充足,我国食品价格持续走低,是拉低CPI涨幅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翘尾因素集聚,这一情况或在6月得到好转。
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5月22日-28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比前一周下降0.6%,30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3.6%。此外,肉类价格稳中有降,其中猪肉价格下降0.6%,牛肉价格与前一周持平,羊肉价格下降0.6%。国泰君安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5月食品价格继续季节性回落,但蔬菜拖累减弱,下滑程度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与此同时,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回落程度亦较去年同期收窄,主因是去年同期蔬菜大幅下降,猪肉价格环比略有上涨,此外,PPI向CPI传导以及油价上调带动非食品价格上涨,预计5月CPI同比涨幅将回升至1.7%。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表示,食品方面,去年5月开始的“倒春寒”影响基本结束,今年5月高频食品价格同比回升;非食品方面,最近几个月非食品CPI走势偏强,5月可能延续这一走势,初步预计5月CPI同比回升幅度偏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指出,5月CPI翘尾因素将从4月的0.56%回升至1.02%,由此初步判断5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4%-1.6%左右。“本轮以猪肉及鸡蛋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持续走低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连平表示,表层的原因是短期内供求失衡,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可能是居民消费升级导致的消费结构变化及经济下行期总需求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