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专家称下半年货币政策料保持稳健中性不宜过紧

专家称下半年货币政策料保持稳健中性不宜过紧

2017-07-06 11:10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新华社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专家认为,物价水平整体温和,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为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环境。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同时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多项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经济保持良好态势

  展望下半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全球经济回暖,我国出口增速将显著好于过去两年,出口回暖将对全年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部分行业市场出清和产品价格回升推动工业生产,助推经济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不弱。

  “在二季度经济增长环比暂时放缓后,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彰显‘韧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虽然金融条件有所收紧,但目前实际利率仍处低位,政策环境尚未对经济增长构成制约。

  诺亚财富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的内需和外需均有令人乐观的表现。内需方面,制造业的复苏表现较为抢眼;外需方面,美国、日本、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今年以来虽有波动,但整体还是保持回升趋势。

  从通胀水平看,梁红认为,鉴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导致食品价格有所下降,因此预计CPI涨幅更趋温和。连平认为,在CPI保持温和上涨的情况下,物价不再是货币政策关注的主要目标。物价绝对水平不高并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为政策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环境,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

  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对于资金面,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由于央行曾在6月初为补充跨季流动性而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7月将面临资金集中到期。7月共有9175亿元资金到期,其中逆回购有5600亿元,MLF有3575亿元,并且约七成资金量将在上半月到期,资金面仍将保持紧平衡格局。

  央行近期多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这说明在近期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央行有意收紧流动性。这可能体现了央行“削峰填谷”、平滑流动性的意图。在二季度末MPA考核前夕,央行适当投放流动性缓解市场紧张气氛。待流动性稍显充裕后,央行开始回收流动性以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

  在连平看来,央行仍会使用逆回购和结构性工具对流动性进行综合管理。未来流动性调控机制可能在充分利用公开市场微调、加强流动性询量和预调、优化结构性工具配置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以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指出,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从人民币汇率来看,货币政策也无转向必要。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中美利差或较上半年有所收窄。美联储年内可能还有一次加息并启动缩表,而缩表带来的影响甚于加息。虽然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小幅贬值。但欧元上涨有望成为制约美元上涨的重要因素。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和汇率的影响趋于减弱。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进一步减弱。总体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阶段性地双向波动,汇率预期基本平稳。

  货币政策不宜过紧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小,同时金融去杠杆虽有一定成绩,但监管新框架和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此时监管如果放松,则杠杆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货币政策短期内难言放松。

  货币政策也不宜过度收紧。任泽平表示,由于面对再通缩和实体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货币政策边际不宜过度收紧,应逐步回归逆周期调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宏观审慎和监管政策可以适当保持压力以降杠杆、稳杠杆,堵住资金流向房地产和金融加杠杆的管道。

  在连平看来,为兼顾流动性基本稳定、实体经济稳步增长、金融去杠杆协同推进的目标,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维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不会上调基准利率,上调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利率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我们不认为央行需要进一步紧缩,而是维持‘不松不紧’。”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当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已达到历史中枢水平,考虑到经济增速和企业盈利能力较过去明显下降,央行进一步提高利率中枢的必要性不足。同时,银监会和央行等监管部门去杠杆措施非常充分,进一步通过货币政策去杠杆可能导致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明确,继续落实“三去一补一降”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