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金融工作会议或聚焦监管协调和金融服务实体等议题

金融工作会议或聚焦监管协调和金融服务实体等议题

2017-07-10 15:11  来源:凤凰财经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凤凰财经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7月中旬召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风声已经,雨缺未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改革难度较大,收到了较多阻力。交通银行研究中心副总经理、中国银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昆平对此进行了解读。


  1.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您对这次会议有什么期待?会有哪些成果?

  周昆平:纵观此前召开的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往往对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和完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重大举措包括剥离银行坏账、实现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构建一行三会的监管框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开放等。

  2.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可能会有哪些议题?

  考虑到近几年来股市波动、债市与理财等市场的调整以及影子银行所暴露出金融监管协调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可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包括: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引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等。因此,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可能成为会议布置的重点工作之一,继续推动金融信息共享,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将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内容。

  第二,建立协调统一的监管体系。结合近几年来的金融行业监管实践中暴露出的风险问题,分业监管的模式所产生的监管重叠、监管真空的问题,同时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困难的问题。如何综合世界各国的经验,结合中国金融市场自身的特点,协调各方权益,建立协调有效、以维持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实现跨机构、跨功能的信息共享和统筹监督,将所有金融领域纳入监管范畴,弥补监管空白,协调监管冲突,减少监管失控的局面。可能成为此次会议核心话题。

  第三,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金融业在经济升级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议有可能进一步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股票、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制度,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构建有效竞争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扩大金融开放。受全球宏观形势与国内市场波动的影响,中国金融开放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金融开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有了很好的基础,如qfii制度的改革,沪/深港通启动,人民币加入SDR等等。今年,MSCI纳入A股、债券通开通等,如何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金融双向开放、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如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等机构,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平台,使得金融在服务中国自身发展以及促进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可能是此次会议将讨论的话题。

  第五,平衡金融创新、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与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近年金融创新与实现金融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不断涌现,第三方支付、P2P等新型金融服务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亟需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此次会议很可能会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应该讨论落实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标准与管理规范,实现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出台新的举措。

  3.分析称此次会议会设金融协调委员会,旨在协调“一行三会”监管。现有的国办金融事务局也充当了协调金融监管功能,有什么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周昆平:有消息称,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或会在“一行三会”之上设立金融协调委员会。早在去年1月就曾有消息传出,国务院已设立金融事务局。据悉,国办金融事务管理局是从国办秘书二局六处独立出来的,主要负责协调金融和经济监管机构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一行三会”的行政事务协调,但不涉及具体业务的执行落实。因此,从上述信息看,金融事务局不是真正实施金融监管的部门,而只是整合先前分业监管的产品信息,并进行沟通,要承担起协调“一行三会”的角色距离有点远。

  4.如果建立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这是否意味着央行可能在协调各监管机构方面获得更大话语权?

  周昆平:据说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央行,办公室主任由央行行长担任。协调委员会的负责人应该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这些都是传闻,这个还要等到19大再确定。央行的地位应该会进一步提升。

  从当前诸多表述来看,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或意在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原标题:金融工作会议或聚焦监管协调和金融服务实体等五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