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此前财政部连续下发的50号文、87号文,地方融资领域正在开启一轮监管整治风暴!”市场人士指出,面对地方债务这一“灰犀牛”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监管“靴子”不断落地,各部委多次强调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和担保风险,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可以预计的是,伴随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肃清,叠加规范融资模式的形成,地方债将随地方经济基础与财政状况分化加速,与此同时,城投平台的“金边属性”正在逐步丧失,城投个体“再定价”加速或难以避免。
接连释放严监管信号
7月中旬以来,中央高层密集释放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信号,地方债务风险由此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并首次提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财政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重申上述两大会议强调的“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精神,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落实。
今年以来,地方债监管持续维持高压态势。1月初,财政部首次“动真格”,对部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行为进行问责处理,披露了几起地方典型案例;5月、6月,财政部又接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简称“50号文”)、《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预〔2017〕62号)(简称“62号文”)及《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简称“87号文”),其中50号文和87号文对地方政府近几年常用的举债“偏门”进行了规范,并要求地方进行限期整改。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地方债监管政策收紧,更多是由财政部牵头予以规范,这次则上升到全局层面。从目前释放信号来看,中央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决心非常坚定,对地方债监管的高压态势将持续。
“灰犀牛”令人不敢怠慢
近半年,是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推出后地方政府债务政策最密集发布的半年。短短两周时间里,中央高层反复提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且地方债务被视为我国目前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之一,令相关方面对正在推进中的地方债整改行动更加不敢怠慢。
7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从梳理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的政策文件来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及的‘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追责,倒查责任’为监管级别最高的最为严厉的表态。”业内人士指出,高层的表态,与去年年底以来连续下发的88号文(《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50号文、87号文提到的“融资平台不能包装、清理违规融资、将平台和PPP融资推向市场化”等要求一脉相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政府的违规举债冲动有望得到进一步遏制。
据业内人士透露,财政部在50号文和87号文分别要求7月31日和10月31日前提交自查结果,地方政府清理整改结束之后,相关部门可能还会严查。
综合机构观点来看,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轮重点监管领域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其一,禁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开展地方融资担保清理整改,于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其二,规范地方PPP融资。其三,地方政府一律只能在限额内发地方债融资,不得为任何单位/个人提供担保,不得承诺承担偿债责任,不得要求企业为地方变相举债。其四,金融机构不得接受地方政府担保;不得以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城投平台在境内外举债,地方政府应声明不承担融资职能。其五,划定地方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严禁将基建、土地开发、建设工程等打包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得利用应收账款合同帮助平台公司融资。
“地方融资领域正掀起一轮防风险监管风暴。”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表示。
城投债分化料加剧
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和终身问责,对地方债特别是城投债影响几何?市场人士指出,在市场化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地方债将随地方经济基础与财政状况分化加速,与此同时,城投平台的“刚兑”信仰正趋于弱化,个体资质和定价分化加剧也在开始。
从政府债务管理的角度看,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载体,所以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重中之重。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地方政府融资重新收紧,举债边界的明晰也将进一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平台的支持力度,城投平台的“金边属性”正逐步丧失,城投债进入重新定价的过程。
明明表示,随着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拓展,传统的平台一方面重要性会降低,另一方面其发行的债券将会越来越稀缺,所以对于城投债本身,是一个夹杂着利空与利多的信号。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转型会相对容易,地方政府对个别城投依赖性也不强,是未来估值调整的主要类别,反倒是一些经济存量差、市场化转型艰难、未来仍然依托固定资产投资补短板的一些区域的中等级平台的相对价值将会脱颖而出。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的城投债市场已经进入了“柠檬市场”,高等级的城投平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明显回落,投融资需求偏弱,而低资质的城投平台投资仍在高位,投融资需求强劲。但往往低资质的城投平台政府信仰预期弱化,也是政府债务的重点监管对象,理论上应该被要求更高的溢价。城投债需要精挑细选,投资上不适宜下沉城投债资质和拉长久期。
整体而言,无论是密集出台的政策规定,还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接连表态,都意味着这一轮地方债务监管风暴将持续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整顿,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助于地方债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对城投债而言,随着“金边”光芒逐渐退却,个体“再定价”加速也将难以避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