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要闻 / 产业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识别真假,莫被遮迷眼

识别真假,莫被遮迷眼

2017-09-06 15: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相比普通投资者更具信息优势,能够更早地对未来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内在价值作出预判,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资本的增减持动向一直被市场视为重要的风向标。

  不过,具体到个股,产业资本增持背后的目的千差万别,相当一部分体现出了重要股东对公司前景的看好,同时也不乏“假增持、真忽悠”的套路。因此,对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的真实意图,需要仔细甄别。

  以此前盛行的“兜底式增持”为例,近日就曝出了“用嘴增持”之后不久再抛减持计划的闹剧。今年6月5日,安居宝控股股东、董事长张波发出倡议,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已经凸显,号召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之后,根据数据显示,共有21位员工响应,增持了26.56万股,涉及金额239.84万元。然而,时隔不足三个月,8月24日,张波及其一致行动人及公司董监高即抛出减持计划,这一前后相悖的举动也因此引来了交易所的问询函。

  相似的案例其实在A股市场曾频频发生,因此,投资者对于产业资本增持的力度、动机、时机等因素都需要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关注增持力度是否到位,区分重要股东增持究竟是“用嘴增持”还是“真枪实弹”。比如,在历史上,屡有上市公司表态“拟增持……不超过……”,最终却并未采取实际行动,或者象征性地购买少量股票,沦为一场表演。从这方面而言,过低数量的增持,都不具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只有当产业资本增持的数量相对可观时,才能看到大股东真心实意的增持意图。事实上,在当前追求确定性的市场氛围下,市场对于此类诚意不足的增持也逐渐具有免疫力。

  还是以“兜底式增持”为例: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进行统计,自2017年6月以来,共有近30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式增持”的公告,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公告当日也能取得不错的正收益,市场的即时反应较为正面,但后期的表现涨跌分化差别较大。如今来看,“兜底式增持”并未有效扭转股价的走势,市场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期后,对于缺乏真金白银的“兜底式增持”行为终究回归理智。

  其次,在关注增持力度的同时,需要结合观察重要股东增持是否有其他动机,这方面尤其需要警惕一种被迫增持的情况。在不少情境中,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并非出于看好公司价值,而是迫于形势,比如股东质押了大量股票,随着股价下跌、质押股票存在平仓风险,不得不通过增持“烟雾弹”来迷惑市场,缓解股价下行压力。还有一些情况则是上市公司遭遇负面事件,需要用增持动作来作为对冲手段等等。

  第三,增持时机有时也透露出一些信息。根据中泰证券研究介绍,年末和年初的增减持往往透露隐藏信息,公告披露之前的“敏感期”对股价有明显影响。同时,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也需要放在市场整体背景下考虑,牛市、熊市、震荡市下的增减持效应必然也有所不同。

  因此,总体而言,投资者在分析某次具体的增减持行为时,需要从增持数额、背景和意图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剔除掉小额增持、维护股价动机等因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资本动向虽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但也仅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考察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仍需要结合行业景气度、公司财务状况、估值情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标签投资 经营 价值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