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坚定认为“新周期”来临;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目前的发展阶段,只能说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一系列新的波动特征,尚不能被视为经济新周期的开启。
关注市场两大方向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新周期不是需求U型复苏,而是经济L型下的供给出清,必须重视供给侧。新周期的核心是从产能过剩到供给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行业龙头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为新产能周期蓄积力量。今年家电、钢铁、煤炭、有色、稀土、化工、造纸、银行、保险等板块的大涨均是供给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
任泽平表示,今年2月提出“新周期”,4月初步论证并提出相关现实证据,6月以来加码推荐,在争议中消费、周期、金融等板块走出结构性行情。2017年A股的核心逻辑是产能出清新周期。三季度需求韧性强、市场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加码扩围和环保督查,供求缺口扩大,企业盈利将继续大幅改善,维持战略看多经济新周期判断。
他认为,A股市场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基本面改善方向,无论是消费、周期、金融还是真成长,寻找估值和业绩能够匹配的行业,随着部分传统行业步入寡头垄断,周期属性下降,公用事业属性上升,有助于提升估值;二是主题投资方向,三季度主题投资正当时,推荐混改、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板块。
热议“新周期”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周期对应的是需求端,现在有观点认为本轮周期是由供给端所引导的,是由于供给侧改革所引导的一个新周期。从真实物量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周期因子的驱动,无论是库存还是从产能的资本支出,但是名义值变化非常明显。
此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市场对于经济周期的讨论颇为热烈,这与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和GDP回稳等不无关系。不过,无论是从短周期、中周期还是长周期的视角来看,当前都不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
李迅雷指出,从“新常态”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都是基于对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客观判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资本过剩和供需结构、收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等结构失衡问题。如果对这些长期问题视而不见,仅仅根据月度数据的短期变化来预测周期性拐点,无疑是用显微镜来研究大趋势。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近日指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在产能逐渐出清、金融杠杆逐步去化的过程中,中短期价格的阶段性变化容易导致市场预期发生调整,进而引发短期内经济数据发生正向或反向波动,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在实体经济风险与金融风险逐步出清的过程中,关注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和正在发生的动态优化,将更有利于理解经济运行的脉络。特别是经历了增长速度的持续回落之后,中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典型的窄幅波动的态势。未来在旧增长模式累积的问题出清、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大结构性改革加速后,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将通过提振经济整体生产率而迎来新周期。而目前的发展阶段,只能说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波动特征,尚不能被视为经济新周期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