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 谢伟,制图 郭俊虎。
有人形容现在的直播答题就像是网络直播的“春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很有可能昙花一现。无论怎样,直播平台间的大战已经打响,最后鹿死谁手,还得拭目以待。
2018年的第一场“风”,来的比以往都早一些。从上线到爆红,直播答题仅仅用了一周多的时间。
1月3日,王思聪一条“我撒币,我乐意”的微博,拉开了直播答题烧钱的序幕。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百万赢家等,迅速成为朋友圈最火热的话题,一时间,满地都是“邀请码”。
“撒币”营造“盛世”
近几年,网络直播的用户虽然在稳步增长,在2017年已经超过了4亿用户,但不可否认,网络直播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触碰天花板,缺乏新活力。在此背景下,2018开年上线的直播答题,就像给平淡已久的网络直播打了一针鸡血,瞬间点燃了用户的爆点,似乎网络直播的第二春要开始焕发了。
网络直播从2016到2017年经历了从喧嚣到沉寂的过程。2017年三季度的直播市场数据显示,7月7867.84万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到了9月缩减至7665.09万,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也有所减少。整体用户数虽然在增长,但速度明显放缓,而且有些平台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现象。此时,网络直播已经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在创新上属于“原地踏步”阶段。
直播答题的横空出世,让直播平台再次成为爆款,回归用户的视线。但是目前这种纯靠“砸钱”营造出来的盛况能持续多久,还是个疑问,用户的黏性有多高,恐怕也并不乐观。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答题平台,因时间重叠而导致用户的分散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现在的直播答题模式在各平台的同质化很严重,各家的玩法基本相同,唯一吸引用户的,就是奖金的高低,一旦奖金减少,用户肯定会转向别的平台。在这种现状下培养用户粘性是个难题,单纯靠撒币,远远不够。
争议不断 从“全民娱乐”到“套路满满”
直播答题的火爆程度,不亚于2017年最火爆的网游“吃鸡”游戏,甚至有人调侃道,现在大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已经从“今天你吃鸡了吗”变成了“今天你答题了吗”。数据显示,参与直播答题的用户大多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省份多在东部地区。
在直播答题全民娱乐的同时,质疑声也没有停过。首先是“外挂”问题,在奖金的刺激下,玩家想尽办法找一些“辅助”,比如说复活卡、题库等“答题必备”成为了网上公开叫卖的畅销品,看似很便宜的几毛钱一个的复活卡或者题库,买的人多了,累积起来对商家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另一个广受质疑的问题,是答题人数被“注水”。很多眼尖的网友发现,答题平台的在线人数有时会在瞬间暴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甚至还出现过现场直接“翻车”的尴尬局面,某次直播中,在线人数显示3万多,但是却有12万多的人答对了问题,这就让答题人数的真实性大大受到了质疑。
这种在线人数和答题人数的逆差,是直接损害通关者利益的,因为回答对问题的人数越多,每个人能分到的奖金就越少。到底有多少用户是真的通关者,普通用户无法知晓,这个数字只能以平台给出的为准,真实性无法考证。也有网友直接在社交媒体公开质疑,认为“假用户”均分了“真用户”奖金,以极低的成本制造轰动效应与人气效应。
终究是门“生意” 如何盈利?
在全民狂欢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有个疑问,直播答题平台每天大把大把的撒钱,图的是什么呢?这么烧钱什么时候是个头?能给平台带来什么好处?
先不谈盈利模式,最简单也最能给平台带来直接好处的,就是“低成本获客”。互联网时代,流量最贵。目前来说,用常规渠道获客的成本已经飙涨至几十块钱,像金融这种高端圈子的获客成本更是已经破百,对于APP软件更是复杂,扫码、送礼、物理引流等等,获客既复杂又费钱。
但是直播答题平台这种形式,让获客成为既简单又便宜的事情。以王思聪微博上预告的那一场来说,10万元的奖金,带来的是28万的在线流量,如果用简单的均分来说,吸引一位用户的成本才不到4毛钱。按最后通关均分奖金来说,如果去掉一些“虚拟”的用户,其实真实付出的成本还可以再少一些。在直播平台用户增长触及天花板的现在,以如此低的成本大量获客,无疑是一笔划算的生意了。
另外,在大量获客之后,广告植入的收益也就随之而来了。虽然初期在直播答题平台并未见到广告植入的情况,但这并不是常态,相信随着参与答题的人越来越多,广告收入将会是最简单直接的变现方式。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答题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广告商的专场,将广告主的一些内容、产品融入到题目中,也算是对“金主爸爸”最直接的回馈。
“撒币之战”能撑多久?
中国的网络直播市场,在2017年达到4.17亿元,预计在2018年将接近5亿元,机会是有的,但是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虽然直播答题平台的获客策略和盈利模式是清晰的,但是这种需要靠大量钞票砸出来的风口,不免会存在一些硬伤。
首先是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从王思聪开年在微博上宣布“撒币”之后,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一句话,不仅让“撒币”成为热词,更是成为了各平台“烧钱大战”的导火索。短短一周多时间,已经有多家平台涌入,但是千篇一律,除了奖金不同,请来的明星主持不同,其他方面几乎完全一致,这场走向白热化的烧钱大战,谁先停下来,谁就输了。
其次,这种低成本获客策略可能导致“来得快,去的也快”,因为用户都是冲着“钱”来的,或者是被想获得复活卡的亲戚朋友邀请进来的,奖金不可能永远这么高,而且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高额奖金一般得不到,能得到的都是几块或十几块的“火锅奖”,奖金的诱惑在减少,新鲜度也在降低,很可能这股答题热潮很快就会冷却下来。
另外,就是广告收入能否支撑巨大投入的问题了,目前不知道会有多少广告主愿意为这种不到半小时一场的直播买单,如果平台持续以高额奖金作为吸引用户的手段,甚至不惜花掉一半的流水,那么收回成本、转亏为盈将变得异常艰难。
结语:别让答题成为直播平台的“春药”
2017年是全线疲软的直播行业洗牌之年,很多平台默默地退出了舞台,能留下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必须寻求突破。但谁曾想,2018年的直播新风口来得如此之快,各家平台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给自己“续命”的机会。
在目前形式单一的困境下,直播答题平台只能在别处多花心思,比如捆绑流量明星和大平台,像西瓜视频有小鲜肉助阵,映客邀名嘴主持,花椒跟《一站到底》合作等。
有人形容现在的直播答题就像是网络直播的“春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很有可能昙花一现。无论怎样,直播平台间的大战已经打响,最后鹿死谁手,还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