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
星巴克如何“得罪”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副总裁郭谨一表示,在2016年和2017年两个最近的年度里,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高达78.8%和80.7%;门店数量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58.6%和61%;交易总笔数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
星巴克在咖啡馆服务市场,尤其是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郭谨一介绍,今年以来,瑞幸咖啡为开展连锁经营业务,在全国部分中心城市,尝试接洽一些高端商务写字楼的业主,希望租赁他们闲置的商业区域,用来开办连锁咖啡馆。但商洽之时,却被这些业主告知:因为星巴克与之签订的在先“店铺租约”中含有排他性条款,因此空闲的区域不能租赁给同业竞争者。
此外,近期也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责令其必须进行“二选一”式站队,也即服务于星巴克的供应商,不得同时向其他同业竞争者供货或者提供服务。
星巴克利用自己的先占优势和市场支配地位,在其进驻高端商务写字楼,与业主签订“店铺租约”时,大量采用自己预先拟定好的格式合同,严辞约定排他性条款。
星巴克的排他性条款,给与之签订“店铺租约”的业主均设定相同义务:限定交易相对人在租赁期限内,只能与星巴克进行店铺租赁。换言之,只要其与星巴克订立门店租约,就不得与其他咖啡馆服务的经营者进行交易,否则即构成违约,必须承担违约责任。
在这种背景下,其一方面密织自己连锁经营的网络,通过蓄谋布局、分步实施,构筑起星巴克连锁咖啡馆服务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又以排他性“独家购买”方式,建立闭环结构,通过“店铺租约”约束对方当事人排挤自己的竞争对手,借力出租人传导其市场支配力量,阻碍正当竞争,筑牢寡头地位。
鉴于星巴克涉嫌垄断的行为,损害了咖啡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也阻碍了瑞幸咖啡的正当经营活动,瑞幸咖啡就星巴克涉嫌垄断的行为,拟向有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瑞幸是否碰瓷?
有声音认为,这是瑞幸对星巴克“围剿”的反击,纯属无奈之举;但也有声音把这看作是瑞幸为了博取曝光度的“公关事件”。
“某咖啡还真是戏多”,有个小编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回复。发朋友圈的人故意隐去了品牌名称,估计是不希望给其白白增加热度。这也反映了很多吃瓜看客的心理,初出茅庐的瑞幸此举被认为是“碰瓷”。
著名科技博主洪波keso就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本来对这个新的咖啡品牌还有点兴趣,但越来越发现,这根本就是一家营销公司,只不过恰好选择了咖啡作为他们的营销物而已,我不会喝他们家的咖啡。
对此,星巴克进行了回应称:“无意参与其他市场品牌的炒作”。有律师人士也认为,没有确切证据认定星巴克目前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也就谈不上违反反垄断法。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星巴克很难在供应商链条上搞定对手,但是‘二选一’的策略,还是会在一定成都上增加瑞幸咖啡的发展成本,减缓其扩张势头。
此前,就有分析人士认为,想要分得中国咖啡市场的“大蛋糕”,瑞幸咖啡还有“硬仗”要打,如今这场“硬仗”不出预料的到来了。占据了中国连锁咖啡市场50%份额的星巴克,在面对咄咄逼人的瑞幸时,又怎会按兵不动。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朋友圈发声,认为这“不是碰瓷,是必有一战”。吴声认为,对于野蛮生长的瑞幸,星巴克不认为瑞幸野望,而是真刀真枪的封杀,说明新商业模式已然触动了传统巨头的奶酪。吴声进一步指出,这其实并非两个品牌的擦枪走火,更多是关于咖啡认知的商业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