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创始人团队离职,股权纠纷,陈总是否能成功

创始人团队离职,股权纠纷,陈总是否能成功

2017-05-29 19:29  来源:每经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每经网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成为又一个备受资本追捧的“风口”。据不完全统计,短短40天内就有19笔融资消息被披露,总额近12亿元人民币。

但同样在做投资的王思聪却不看好这个行业,5月5日,他在朋友圈发文表示: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面对王思聪的“拆台”,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迅速在微博中予以回应:

“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

两人的“互怼”过去仅二十多天,陈欧花3亿元投资的共享充电宝项目“街电”(全称:深圳市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

 

街电创始软件团队因股权缩水、大股东海翼股份(全称:湖南海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股权承诺未兑现等原因集体离职。上述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

部分离职员工不满股权被稀释

5月4日晚,聚美优品宣布斥资3亿元投资共享充电宝项目“街电”,被王思聪泼了一盆冷水,如今又面临创始团队员工离职风波。

5月26日,有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爆料称,由于“承诺的股权不兑现、现有的股权被稀释成厕纸”,街电创始软件团队及硬件负责人全体离职。记者第一时间向街电CTO严景求证,但未得到其回应。

作为一家目前正处于“风口”上的热点公司,该消息传播度甚广,海翼股份在26日当天也迅速作出澄清声明,承认在A轮融资时街电持股员工股份比例被稀释,但融资完成后,海翼拿出了自己所持的街电股份对员工进行了补差,补差部分的工商手续正在办理中,持股员工最终股份价值并无受损。

陈欧当天也作了表态,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36氪等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在风口到来的时候,团队员工流动很正常,不必过度解读。且聚美、海翼都对街电注入了团队(目前有几百人),并拉上了淘票票高管原源做CEO,现在的团队比之前更强,这样的变动在他看来并不影响业务。

第二天“剧情”有了反转。5月27日上午,街电原软件研发主管陈亮代表街电创始软件团队全体成员在“脉脉”上发表了驳斥海翼的声明,逐条阐明部分描述严重偏离事实。多位身份认证为街电职员的员工予以证实。

陈亮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准确地说,是整个软件团队和硬件研发总监、项目经理,还有数据中心总监,都提出离职了”。陈亮称,联系律师希望通过合法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离职员工处于弱势地位,估计会很难争取到自己应得的东西了,但依然要站出来发声。”

5月27日晚,海翼股份在其官方微博再次发表声明,对离职员工提出的几个质疑点作出回应。

海翼:相关员工股权价值未受损

从海翼股份及离职员工的几份声明来看,主要争议点集中于持股员工的股权是否被稀释、承诺是否未兑现、员工利益是否受损。

需要了解的背景是,街电源于海翼股份于2015年初内部孵化的创业项目,风口起来以后,2016年成立了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作。根据海翼股份2016年年报,街电科技属于其全资控股子公司。

街电科技成立后,原项目组中11位研发成员转为街电员工,他们原持有海翼股份的1/4获得保留,剩下的3/4按两家公司估值比例转化为街电股份。

根据海翼股份的说法,为加速融资进程,“街电在完成A轮融资时采取了低于员工限制性股票转换时预计的估值。”也就是说,海翼当初给员工承诺的股票价值,是按街电2.5亿元的估值计算,但最终获得A轮融资后只有1.5亿元估值。上述员工股权确实缩水了。

对此,海翼发言人张希表示,“11位员工对项目的感情非常能够理解,大家心理上肯定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海翼也让渡了部分股权,对街电员工进行补差。目前手续还在进行中。”街电创始团队成员林静(化名)称,这是持股员工本就应得的权益,并且跟海翼多次交涉争取得来,海翼此举是被动而为之。

那么,这11位员工最终的股权价值是否受损?海翼在第二份声明中算了一笔账,按照最新估值来算,1/4海翼股份价值1027万元(不含原CEO王哲),那么3/4股份应转化为2054万元人民币的街电股份价值。而目前街电估值5亿元,员工持股比例为4.469%,相对应的股份价值是2234.5万元,并未受损。

张希表示,为了能快速拿到融资,创业团队成员股权被稀释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可能是他们观念上没有转变过来,如果这个项目败了的话,融不到钱,你拿到再多的股权都没有用。”

来电CEO袁炳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认为,共享充电宝这事儿需要钱,股权肯定会被不断稀释。真到那一天,作为一家公司的创始人,靠股权可能已经不行了,更多是如何保持控制权的问题。

部分细节仍存疑

记者注意到,海翼股份在第一份声明中称,原项目组的11位研发成员转为街电成员后,原持有海翼股票的3/4转化为了“街电期权”。

街电离职员工在声明中强调:“我们转换的是街电的有限合伙人股权,而非期权,均有证据证明。”记者就此向海翼股份发言人求证,对方表示自己并不是很清楚财务上的细节,会在向公司财务负责人了解后给予答复,但记者记者发稿时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其次,海翼股份称竞争对手“恶意挖猎”街电员工,导致部分员工离职,并“驱动这部分员工以不当行为对街电业务造成伤害”。对此,街电软件团队成员予以否认,表示在此工作期间绝无任何一人接受竞争对手提供的岗位,指海翼的说法是“恶意诽谤”。

记者也就上述问题向海翼股份发言人核实,但其并未作出正面回应。

标签创业 股权 离职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