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增持”热潮涌动。6月8日晚,中青宝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李瑞杰向员工发出了“兜底增持”的倡议。但在大方“兜底”的同时,李瑞杰又小气“限购”,设置了员工增持的上限。
业内人士指出,“兜底增持”短期带来的股价上涨效应明显,但长期来看,如果员工大量买入股票,未来股价大幅下跌,一味大方“兜底”的实控人或董事长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小气“限购”不失为明智之举。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兜底增持”情况大量涌现,已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对增持进行“限购”
根据中青宝的公告,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李瑞杰倡议,“6月9日至6月29日期间使用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竞价净买入的中青宝股票,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且在职的员工,实际产生的亏损,由本人予以补偿,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不过,承诺“兜底”的同时,李瑞杰对增持进行了“限购”。根据公告,本次增持公司股票的总额度上限不超过2亿元,每位中青宝员工个人限购不超过50万元。同时,要求员工要使用自有资金买入,不能使用融资融券或者结构化、配资等方式。
业内人士指出,“兜底增持”短期带来股价上涨效应明显,而发出“兜底增持”承诺的实控人或董事长多存在股权质押等情况。如宝莱特董事长燕金元截至目前质押公司股票146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9.81%。在股价下跌、平仓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无力增加质押或自己增持的实控人或董事长,借助员工的资金杠杆可以稳住股价。但长期来看,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兜底增持”可能给实控人等倡议方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如腾邦国际董事长钟百胜2015年7月倡议员工进行“兜底增持”,员工在承诺区间持续买入腾邦国际股票103.78万股,均价34.91元/股,而截至今年6月8日收盘腾邦国际股价为12.85元/股,相对买入均价浮亏63.19%。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不少“兜底式增持”公司股价在阶段性底部,但如果没有较好的业绩支撑以及良好的前景,股价可能仍有下降空间。如果员工大量买入股票,而股价未来大幅下跌,实控人或董事长承担的财务风险巨大,设置“止损器”不失为明智之举。
“兜底式承诺”潮涌
6月2日,奋达科技拉开本轮“兜底增持”的序幕,并引发不少上市公司跟风,目前已有20多家公司的实控人或董事长发出了“兜底式增持”倡议。*ST德力董事长甚至把公司2016年度合作业务量不低于300万元,且2017年继续保持上述业务规模的供应商、销售商也拉上。
据记者了解,“兜底式承诺”大量涌现,已引起监管层的注意。目前已有上市公司接到对此类公告进行规范披露的通知,包括公司应当披露增持主体、增持期限、兜底条款等具体内容,以及倡议人补偿员工持股亏损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同时,充分提示市场及公司经营层面风险、倡议人履约风险、大股东质押风险等。而且,相关主体不得利用兜底增持承诺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
不少公司因此对“兜底式增持”公告“打补丁”。以星辉娱乐为例,发出“兜底式增持”公告后,公司随即发布补充公告,对因增持而产生亏损的定义、补偿金额计算公式、计算亏损的时点、补偿方式、补偿的限额、补偿的时点、补偿的可行性、董事长补偿员工增持股票产生亏损的资金来源及相关保证措施等进行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