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投资者悲观和谨慎的情绪表现较为明显。站在半年的时间节点上,笔者觉得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与其纠结于指数涨跌、大小盘风格转换或成长价值风格转换等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短期问题,不妨把目光放远一点,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选择盈利可持续性和估值优势兼备的高性价比标的,这是未来投资中最重要的任务。
“L型”经济企稳
从中国经济的总体走势来看,经过长达八年的下台阶,中国经济在新常态的框架下基本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增长“L型”中一竖的阶段基本过去,目前处于一横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当然会有短周期的一些向上或向下的波动,但千万不能简单地线性外推,至少在当下,这种短期的经济波动不应该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矛盾。正如2016年一季度名义经济增速见底,之后连续四个季度名义经济增速持续上行一样,2017年一季度的名义增速估计回升到11%以上,预计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名义经济增速会出现一定的回落,但实际经济增速依然维持在6.5%—7%之间,这就是经济“L型”和“短期波动”的要义。
从资金面角度来看,现在处于金融监管下资金紧张的消化期。今年的情况和2013年相似,并不存在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偏紧主要为了金融去杠杆,监管层从各个方面落实金融防风险。然而,目前的主要基调仍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类似2013年的“钱荒”再次发生的概率较小。
总体而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动力,千万不要忽视微观主体创新的力量,多看看那些充满活力的新兴企业。2017年的实际经济增速不会比2016年差,未来投资中应该淡化经济中的价格因素和总量因素,转而关注结构性变化,不必过于悲观。
把握结构性机会
正如索罗斯所言:“次贷危机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显示二战后资本主义以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名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极致的阶段,也是本轮康波进入衰退的确定性标志。对于未来,我们需要从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去回顾和展望这个市场。
从微观来看,有两种可能的突围路径,一是革命性创新,二是革命性破坏。如何选择,既考验顶层的智慧,也考验底层普罗劳动大众的人性。乐观主义的我,选择相信革命性创新的出现,就要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实际投资中,往往会采取多策略组合。既有自上而下的考量因素,是会有一些自下而上的选择的标的,两方面都会考虑,如果说既能满足自上而下的选股要求,又满足自下而上对企业的评判标准,那就更理想了。
在今年余下的半年中,股票市场整体走势或仍以震荡为主,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因此,精选个股将成为后市投资的制胜关键。投资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甄别“真伪”成长,即拒绝“伪成长”的同时,注意“价值透支”甚至“伪价值”的风险,只有真正符合逻辑的成长型企业才有进行战略配置的价值。
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投资者不应该在五六千点的时候亢奋,同样也不应该在两三千点的时候恐慌,要看一个大的风险收益比,在能够引领我们走出这一轮康波萧条的革命性创新中反复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