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通过IAEA审评”新闻发布会在国资委新闻发布厅将举行。中国广核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晓飞表示,2010年10月,中国广核集团成功发布了核级DCS产品,“和睦系统”。目前已在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等多个核电项目上应用。我国已成为继美、法、日后,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目前,核电板块,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16台,总装机1709万千瓦,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五大核电运营商;在建核电机组12台,总装机1465万千瓦,占全球在建核电的五分之一,是全球最大核电建造商。
中金公司认为,核电是高效清洁能源,“十三五”期间有望快速发展。我国在2015年12月发布的《巴黎协定》中承诺,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2比重提高到20%,而目前这一比例仅12%,其中核能占比1%。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需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核电。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2020年我国核电在运机组装机容量须达到58GW,在建装机容量30GW;即“十三五”期间我国需新开工/投运33GW/30GW,国内年均核电投资900亿元,设备投资495亿元。核电装备国产化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打开增量空间。我国二代及二代加核电技术国产化率已达85%(宁德3/4#机组),核三代技术AP1000也将在海阳2#机组实现70~80%的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技术路线将引领我国核电走出海外。统计,未来十年国外核电建设计划181GW,其中有望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建设计划为68GW,保守假设中国取得其中20%的份额,则海外核电年均投资和设备投资贡献分别为195亿元和107亿元。乏燃料处理提上日程,年均投资额有望达到3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大亚湾、田湾核电站多个机组乏燃料池接近饱和,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强调发展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预计2030年我国年新增乏燃料2,820吨,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1%。考虑到乏燃料后处理厂的设计和建设时间在10~15年,预计未来15年内我国乏燃料处理年均投资额在300亿元以上。 考虑到核电“十三五”的重点工作将围绕先进核能装备国产化(包括核四代技术研发)、乏燃料处理技术来展开,建议重点关注在材料、零部件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并且在核电后市场(例如中子吸收材料)有所布局的企业。
兴业证券认为,未来核电设备千亿蓝海扬帆远航。核电装备国产化不仅对同类产品的国际价格产生降价压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也使我国核电出口更具优势。仅考虑现有海外核电项目及国内核电发展规划,预计我国未来五年核电设备投资将超过3200亿元,平均每年核电设备具有超过600亿元的市场。我国“核电重启”以及核电设备国产化加速推进,并随着“一路一带”核电出口的继续推进,将带动核电装备需求快速增长,建议关注台海核电、南风股份、金通灵和通裕重工等。
在投资策略方面,国联证券建议布局两条主线:增量市场带来的业绩高弹性以及核废料后市场中长期投资机会。其一,先看增量市场,根据“十三五”初步规划,2030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达将达1.2亿千瓦至1.5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至10%。据测算,随着新核准机组数量的持续攀升,2016年或将成为其业绩反转年,且反转势头将稳步升温并于2017年达到第一轮高峰,现阶段正是布局该类标的的最佳时机,继续推荐南风股份、江苏神通。其二,核废料后处理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累计乏燃料已达4000吨,至2020年预计可达到10000吨左右。单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中,中低放废物占比97%、高放废物为3%,其中乏燃料属于高放废物,而中低放废物主要为废水、污染设备、水化系统等,推荐通裕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