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近半数达标

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近半数达标

2017-06-20 16:48  来源:证券日报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证券日报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

  预期收益率虽美

  达标率却存“水分”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突飞猛进,很多城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结构性产品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 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

  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

  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投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

  理财经理表示

  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

  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募集期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什么,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

  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

  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


标签理财 收益 产品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