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打击非法代理香港保险
保监会表示,近年来,境内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行为日益增多,既扰乱境内保险市场秩序,造成消费者被误导和维权成本增加,又干扰国家外汇管理秩序,造成资产外流甚至黑钱清洗。
保险监管部门采用线上调查、线下走访等方式,共排查出涉嫌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机构等有效线索67条,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处置。
北京保监局此前调研显示,北京地区参与非法销售香港保单的主体鱼龙混杂,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以各类理财、咨询机构为主导。这类机构或依托港资背景(包括香港保险中介机构在内地设立子公司、内地机构反向设立或收购香港保险中介机构两种情形),或与香港的保险中介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将内地客户转介给香港中介机构并收取佣金;
二是在香港地区有分行的中资或外资银行。这类银行往往通过私人银行或家族办公室为有外币资产配置需求的高端客户推荐香港保单,客户有投保意向后安排至香港签约;
三是个人代理,主要是部分有香港保险代理资格的香港人到内地驻点,或内地居民到香港考取代理资格后返回内地开拓业务。
此次,保监会公布的典型非法销售案例显示,微信公众号成为推广香港保险的重要渠道,成为事实中的"保险中介"。"深圳市××财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微信公众号、"深圳前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经营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荐销售香港保险公司产品。
但是,这类公司不具备境内从事保险中介业务资质,却在公司网页、微信公众号,以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中声称业务经营范围包括保险经纪和代理业务,并且通过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公开宣传推荐香港保险产品。目前上述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已被依法关闭。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表示,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行为扰乱了内地的保险市场,它是违法经营的,发生争议处理的话,维权成本是比较高的,为了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维护金融秩序,所以监管部门要进行打击。
规范境外购买保险四部曲
关于规范境外购买保险,去年开始成为监管重点,记者简单总结了经历的四部曲。
2016年4月22日,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正式拉开了规范境外购买保险的帷幕。
保监会对于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汇率风险、保单收益不确定、退保损失大等风险问题作出明确提示。
此后,银联通道禁买境外保险发展为序曲。
2016年10月29日,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监管要求,强调境内银联卡在境外刷卡买保险必须合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
一、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到2016年底,外管局加强个人购汇管理明确注明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迎来了规范境外购买保险的高潮。
2016年12月31日,外汇局网站发布了《就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答记者问》,其中,加强对个人购汇意图的真实性审查,个人购汇前需要填写一份《申请书》,在《申请书》的用途中就明确注明,为个人办理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项目。
不过,这些并没有完结。2017年1月1日起,"全球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CRS)"正式在港实施。内地居民需填写税务居住地及税务编号等信息才能投保。目前在港投保流程及资金审核都更加严格。
四重关卡严防死守,各大银行纷纷下线香港一卡通项目,不敢再继续踩线行走在灰色地带,非法网站、公众号等机构相继取缔,逐渐使得境内居民的境外投资由狂热转为理性。境外保险投资,你还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