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在微信2018公开课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玩了一把小游戏,也对外界的一些误解,做了澄清。
张小龙的讲话还是很给力的,预告了微信很多大动作,这些动作对2018年的微信生态,会带来不小的改变。
只不过啊,我在认真学习这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演讲内容后,怎么感觉张小龙的内心充满了矛盾,而微信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的有了冲突。
01
2018年,对成立了七八年的微信公众号将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为公众号推出独立的APP。
在内容产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这两年,业内呼吁微信采取行动的也不在少数,但张小龙自己也承认,公众号的革新也慢于小程序。
现在推出独立APP,对于公众号会是个救赎吗?
我之前有个同事,他有两个手机,开了两个微信,我说你开俩微信多累啊,莫非一个干正事,一个干坏事?
他说,我俩微信都是干正事的,只不过一个微信专门用来阅读微信公众号上的订阅内容。
原来,他有一个强迫症,如果是在微信上看文章的时候,听到有消息发来,就会觉得很痛苦,看完文章吧?怕耽误回复消息,万一是急事呢?
昨天看北京文艺频道《春妮的周末时光》采访著名演员谢园梁天,他俩也是都有这种痛苦,微信回复不及时,对方会很生气的,甚至直接被拉黑,他们都经历过,感觉很焦虑。
要是关闭文章去查看消息,他又很痛苦,因为回复完消息,很可能就找不到这篇文章,或者需要很多个动作才能找到文章,还要再找到上次阅读的地方,心好累。
索性,他就直接用两个手机登陆两个微信号,一个聊天,一个看公众号。
不过,看到张小龙今天的演讲后,他应该解放了,以后可以不做“双枪族”了。
但是,独立公众号这件事,其实代表了微信的过于沉重,承担的内容太多了,承载的功能也太多了。
这种太多既造成了矛盾,也限制了某些产品的进化。
我们调戏电商也早就写过,当初,很多内容都是首发在公众号,但阅读量大头却来自今日头条,这不是悖论吗?
这代表了公众号这种机制的信息匹配能力弱了点。
当然,今日头条的信息流推荐机制更不可取,对公众号运营者是一种灾难,一个内容运营者没有粉丝(订阅者),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不代表信息流与订阅制不可以兼容,尤其独立之后,其实可以兼容的,有时候,也不能把用户想的太聪明,他们不订阅的,说不定也很想看。
只是,别像今日头条一样,假借个性化推荐之名,推荐低俗信息就好。
而对于公众号的运营者来说,只要能让自己的内容匹配到相应的读者,什么形式都是好的。
我们作为垂直媒体,找到对应读者就跟捡贝壳一样,如果新独立的公众号APP能帮我们捡贝壳,那就是“极好的了”!
02
有意思的是,当我把公众号独立的消息发到我们大零售群之后,有个群友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小程序呢?是不是也独立出来做一个APP?
我当时只是说,小程序不变,没有独立APP。
但是,仔细一回味,我发现,其实小程序貌似更应该做一个独立的APP,因为小程序是功能性的,从方便实用的角度来说,当然独立的APP更适合了。
不过,张小龙肯定不会让小程序独立,因为他连入口都不给。
甚至连给的最大的位置:下拉页面,都不承认是入口,而是一个任务栏而已。
这里不是入口,张小龙希望用户怎么用小程序呢?
“所以在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线上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索这样一个能力做到的。”
这是张小龙的原话,但,搜索不还是入口吗?为什么要用一个功能的时候,不是顺手打开,而是要搜索一下呢?哪一个更方便?
张小龙解释,不给入口,是为了避免中心化,要做到去中心化。
实际上,我们理解的去中心化,不代表用户不方便的使用,去中心化是去掉集体的中心化,但是,每个人还是可以有自己的中心化的,否则,就不会更方便。
所谓集体的中心化,是类似搜索排名;所谓个人的中心化,是对自己习惯和爱好的经营中心。
这是对用户的尊重要!
如果这个尊重跟自己的初心发生了矛盾,那是你的初心错了!
03
微信对于小程序,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外界也慢慢发现,小程序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张小龙明明想把小程序做好,却又不想让他太好,不给入口,不让说风口,又希望小程序数量越多越好,目前,高达58万个小程序,这个纠结,真是……我也纠结用什么词来形容最合适。
算了,大家看看张小龙的演讲吧,你看看,能找出多少个自相矛盾?
以下是张小龙演讲(有删减)
刚刚出现的是我打游戏的画面,被大家看到了,那个不是我最好的水平,因为有点紧张,我最高分曾打到6000多分。当然我是练习了很久了,并不是我比大家更厉害,而是我有很多时间去练习,这个游戏我觉得挺好玩,我自己在游戏里面获得了一个称号,叫“无聊大师”,像上个星期我打了到6000分,我发现我获得了一个称号叫“立地成佛”,一不小心变成了佛系。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因为我们在朋友的排行榜可以看到,所以很多朋友会问我,你这个分数是自己打出来的吗?是不是一个外挂或者直接修改后面的数据库得来的分数,但这个引发了我挺多思考。
跳一跳这个游戏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Demo来做,其实是微信新版本里为了体现微信的小程序、小游戏这样一个平台的威力,所以我们其实是很匆忙做了一款特别简单的游戏。
这个游戏发布以后,其实它的效果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自己开玩笑说,这个游戏突然变成了有史以来可能用户规模最大的一个游戏,因为它的DAU大概到了1点几亿,但同时出现了很多外挂,我没有想到这么小的一款游戏也会有那么多外挂,我朋友圈的朋友也打出了特别高的分,但是我相信不是他自己打出来的。
1.跳一跳遭遇很多外挂,引发的两点思考
第一方面,当我看到我的朋友用外挂打了一个很高的分的时候,我的意识里对他的信任度可能会降低一点点,朋友之间的信任会出现问题;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像在跳一跳这样一个小的游戏里面,如果一个用户看到里面有一堆外挂得了很高的分,对其他一些每天在练习,试图把自己的水平提高,而打一个高分的人就很不公平,他可能就没有动力继续去练习,继续超越自己个人的最高分数。所以这样一个行为,外挂行为其实会破坏整个系统的规则,并且让规则立即变得失效。
所以,我们这个小游戏发布以后,我们就开始花了很多很多时间来打击外挂。
对于外挂来说,其实这种对抗是无止境的,你今天用这种能力对抗,可能第二天外挂又提高了一种新的办法。我们采取了一些特别的办法,这里可以泄露一点点,对于这样一个游戏来说,其实它的成长是非常艰苦的,我并不认为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不经过练习就立即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水平,按照这一点,我们会判断每个人是不是有一个成长曲线,如果不符合这样一个成长曲线,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是你作弊的一种行为。所以大家应该看到了,最近朋友里面的外挂高分突然就少了。
我们也看了一下,系统里面超过3000分的大概有30个人左右,我们游戏的同事跟我说,希望通过我在这里发一个邀请,在目前这样一个时间点,我们想请现在能够打到3000分以上的用户到我们的办公室,当着我们的面打一下,并且他可以获得一个很特别的礼品。当然其实我们是想看一下,人类在这样一种运动里面,最快的一个进步速度可以有多快。
顺带说一下,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我把跳一跳的分数打的这么高?它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无聊的游戏,但是在我看来,它可以让我很放松、很平静,是一个放松的手段。可能跟大家对它的认知不一样,很多人对它的认知是这个东西让人更紧张了,心跳加速了,但是在我看来完全不会,“跳一下”、“跳一下”只是一个很平静的过程而已,所以大家如果花一点的时间,练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你也会像我一样把这个游戏当做让自己放松的一个办法。
2.关于小程序
自从去年,我们在这里提出小程序以后,这一年过得有点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们最初的预想达到了。
最初的时候我们特别害怕,有了公众号那样一个积累,我们特别害怕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被炒的很火,有一堆人过来说这是一个风口,这是一个绝对不能错失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变成一种被透支的流量,然后它就挂掉了,我们特别担心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所以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其实看起来特别保守,说我们在小程序方面什么都没有,大家不要指望太大了,它真的只是针对线下这样一个场景做的一种应用。
■小程序不是专门为电商准备的
比如说很多人会把我们的一些系统性、平台性的行为影射为当前的风口,但我们从来都不是为任何一个风口去做任何特定的事情,所以有些人说小程序是不是专门为电商准备的?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承认其实会有很多的电商会用小程序这样一个形态,做了很多很有创意的一些电商的应用,对此我们特别鼓励,但是我们不会说小程序是专门为某一个领域去准备的。
就像小游戏也是一个小程序,但是我们不会说小程序是为游戏准备的,就像公众平台一样,我们更多希望小程序是一个通用的平台,我们不会专门去扶持一个平台里某一个领域的应用,我们希望把一个平台做的足够抽象,反而使得不同的行业可以在里面获得一些更好的、创新的空间。
■微信不会给小程序做中心化的导流入口
大家还会有一些误解的地方,是微信会不会给小程序做一些中心化的导流措施?其实我们还是那句话,我们希望小程序是一个基于去中心化而存在的一个更大的平台。
当然,在新的版本里面会发现,很多人说微信给了一个很大的入口,就是一个下拉的窗口,可以下拉到一个小程序出来了,对不对?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演示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
打开微信的第一页,使劲往下拉,你会看到底下有一行字。很多人会说上面是一个入口,它到底是不是入口呢?我不太愿意回答,我是希望你往下拉,那个回答就贴在那里了:“这不是入口”,它不是吃的,不能入口,它如果一个入口的话,那我们说了半天的“去中心化”岂不是毫无意义了吗?所以它是一个什么?它只是一个任务栏,是一个快捷方式,是我们对于小程序的一种切换快捷方式。如果大家用过Windows或者别的操作系统,你可以回想起来在不同应用间是怎么做切换的。
通过上一个版本,我们做了两个事情,第一个我们通过下拉这样一个方式,使得小程序的切换更为简单了。每一个小程序的右上角有一个圆形的按钮,这个按钮是用来关闭的,当然你长按它也可以看到一个任务的切换,但是我们认为那个圆形的按钮其实跟之前大的版本圆形按钮很像,所以你一按它那个小程序就缩回去了。所以,这里并不是一个中心化的入口,它只是我们对于小程序切换更好的一个任务栏,是一种切换的方式。
■小程序跟App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
还是会有人问我,小程序跟App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小程序跟App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我们并不认为小程序是要来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序是要去丰富APP的很多场景,在很多场景里面可能一个App太重了,反而变得不方便,比如说你在线下看到一个东西,你非要针对这样一个东西下载一个App的话,是一个挺难做的事情,门槛太高了。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我们希望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扫描一个二维码,甚至在更遥远的某一天,是通过一个眼镜直接可以打开一个小程序,这是真正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的事情,我们看到任何的事物可以立即打开小程序,我们希望是这样的东西,而不是去下载一个App。
对于线下来说,我们更多是希望扫描二维码,那么对于线上来说是什么样的方式呢?当然大家首先想到是通过一个入口,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对于线上我们一直在推动一个事情,大家也看到今年的微信和去年的微信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是,里面有“搜一搜”功能,可能大家用得还不多,但是没关系,我们也特别有耐心,我们希望这个功能打磨的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人慢慢用得多起来,搜一搜里面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能够搜到小程序的数据或者搜到小程序提供的服务,如果大家现在打开手机搜一个航班号,其实你会看到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关于这个航班的实时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小程序来提供的。我们把这个航班号的搜索直接转移给了小程序去完成,并且把小程序的结果反馈回来了。所以在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线上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索这样一个能力做到的。
3.关于小游戏
另外,这里想提一下关于小游戏,小游戏也是特别多的人关注的东西,后面有关于小游戏介绍的专场。
跳一跳发布以后,我看到很多用户的反馈,其中有一个反馈我觉得讲的特别有意思,很多人说跳一跳有毒,想把它给卸载了,我就很开心,因为他卸载不掉它,因为他也是根本不需要去安装的。
当然这个看起来好像引起用户的困惑了,因为他不玩了,居然没有办法卸载它,但其实这才是小程序本身的定义,就是你不用它就可以了,并不存在要把它卸载这回事,它并不需要你卸载。
小游戏是我们在小程序这样一个平台很好的实验,我们希望通过小游戏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戏开发厂商进来,并且是基于小游戏所定义的这样一个平台规则。我希望它是能够让用户发现和体验到更多更好的一些游戏的存在,这次在小游戏的发布里面有一个小游戏叫做纪念碑谷,我觉得它的制作质量非常高。所以小游戏应该是我们近期最大的探索,当然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解决,这里还是挺值得我们去期待的。
我们希望在微信平台里面有很多高水平的小游戏,玩一个小游戏变成一个正经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浪费时间的事情。
4.微信下一步的重要计划:探索线下生活
其实说到这里,我想我讲的东西可能也差不多了。
我们刚才回顾了一下微信的基本态度,以及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我们对它的一些看法,这里我们还有下一步想要探索的事情,可以跟大家聊一下。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们会看到互联网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实现线上生活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我记得在最早的时候,我们上网,我们叫上网冲浪,当时你有一个电脑,有一个浏览器,有一个网线就可以上网冲浪,每个人都觉得很兴奋,因为通过一个电脑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现在为什么没有这个提法了?因为现在每个人拿一个手机就在冲浪,这个时候我们也不把拿手机叫上网了,我们把它叫做“沉迷于手机”。
所以这里面给人一些思考,最早的时候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够帮助人们把生活搬到线上,更多的进行线上生活,包括这几年共享经济、智慧零售的发展,看起来都是把我们的生活引导到一个方向,就是线上生活。
包括我们自己,包括微信,也都是在整个互联网或者说世界互联网的领域发展的特别快,包括我们的线上支付等等,其实是比国外发展的更快一些,当然这些点都让我们特别自豪,有的时候我们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的更快一些?我觉得这也是跟中国这样一个国情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特别密集,并且大城市化的环境里面,每个人都疯狂的追求效率要更高一些,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线上,我们可能除了工作之外,我们一有时间就拿出手机来,我们所有的业余时间都下放到一个手机里面。
所以微信一直在给我们这样一些提示,包括很早以前我们就说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之类的东西,这些确实是我们的一些思考,包括微信在内,我们正在帮助人们越来越多实现了互联网早期的梦想,就是尽可能的线上生活,但是到现在我们开始怀疑这一点了,因为现在看起来每个人,甚至一个人他放假了出国旅游,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还在看手机,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被手机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时间。
这个事情如果再往下一步想,也许除了我们的大脑跟手机有一个关联,可能其他的一些体验变得都不重要了,有的时候我们会反思这一点,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线上服务,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是希望人们完全把生活搬在线上去,这个就跟《黑客帝国》的场景差不多了,这个也是挺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们下一步在微信里,可能会去做跟线上相反的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探索线下这样一个事情。其实探索线下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有一个探索线下的功能,叫附近的人。这是探索人,我们其实是更多希望能够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样的生活设施里面去,探索下面的生活,所以2018年我们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尝试,我认为探索线下的精彩生活,这是我们下一步想要尝试的一个方向。
非常感谢大家,我觉得我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微信和微信团队背后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