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七八十年代:曲折的卫浴事业
到了七八十年代,伴随技术革新,城市公厕纷纷由旱厕升级为水冲式,清理方式也从人工升级为抽车。这样一来,在湍急水流的强力冲击下,难闻的气味再也不会驻留厕所。
然而,技术虽然到位了,但技术推广速度却距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一些规划不合理的区域,出现了不少尴尬的如厕问题。
同样是在《当年上海人公用厕所,我做梦都在抢马桶》一文中,作者回忆起自己在70年代参加集会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人民广场举行的大型集会,广场上黑压压地挤满人。为解决如厕,就在广场边缘临时挖了好几条土沟,用芦席围住,白纸黑字分别写上“男”“女”,内急的人直奔这处。男生鱼贯而出很通畅,只苦了女生,每次进入五六人同时“方便”,还是一长溜地排到广场外的人行道上。不知情的人,以为又在抢购紧俏商品呢,不由分说地接龙排上。
这一时期,女性如厕依然是问题重重。但不可否认的是,如厕体验总体处于缓慢改善阶段。洗浴体验也不甘人后,迎来了小幅升级。
七八十年代,城镇家庭中大多是国企员工,彼时国企福利尚佳,极个别家庭出现了独立卫生间,于是便有人率先享受到了“家庭热水浴”;还有一些父母单位福利好的,可以凭员工亲属身份,免费在单位澡堂“蹭澡”;至于父母单位福利一般的孩子,只能随父母前往大众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