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2017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上,多位专家谈到了石化行业在供给侧改革政策下的积极变化。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提出,石化行业要从多方面发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着力点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产能过剩矛盾正是制约传统化工产业发展的一个全局性矛盾,尤其是电池、烧碱、PVC(聚氯乙烯)、磷肥、氮肥等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明显。要综合运用各种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以聚氯乙烯为例,2016年国内PVC行业的开工率较3年前提高10个百分点,产品价格也逐步反弹到8500元以上,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高,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生产企业的数量从2012年94家减少到2016年75家,平均企业规模由不足25万吨上涨到31万吨,PVC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另一大着力点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潘爱华看来,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第一动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等核心关键供给技术,为建设石化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专家高春雨介绍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聚烯烃产业现状及格局演变。他表示,从2016年情况看,中国聚烯烃产业发展比较温和,2016年整个聚烯烃行业新增产能87万吨,产量增长了7%。但进口量再创新高,已经达到了994万吨,表观消费在2500万吨左右。
“供应侧改革对石化企业来说,有些产品有去产能的问题,例如这两年PVC(聚氯乙烯)去产能做了很多工作,东部一些PVC企业在关闭。下一步去产能任务更多集中在乙烯和丙烯类的产品上,要去掉一些高污染或成本相对高的产能。”高春雨说。
供应侧改革还扩大了石化企业的投资主体,特别是国内大的民营企业都在建设大型石油炼化装置。据高春雨介绍,未来几年中国计划新增1300万吨的乙烯产量,绝大部分是以民营企业投资为主,而且从下游情况看,更多集中在聚乙烯和聚丙烯,当然有一些企业会上苯乙烯产品,投资主体的变化会使得未来整个中国的生产和市场更加多元化。
原标题——石化行业需多方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