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盘风云突变,上演了一出阔别已久的逼空上涨大戏。在银行(行情 专区)、房地产(行情 专区)、煤炭、有色、钢铁(行情 专区)等权重股的轮番上涨推动下,3个交易日沪指大涨4.73%,一举突破半年线和年线的压制,轻松站上2200点关口。面对突如其来的行情,不少投资者惊呼“牛市来了!”。
仔细观察近期盘面不难发现,一方面是上证指数在大幅上涨过程中,单日成交量持续放大,直逼2000亿元水平,创近两年多来的天量;一方面是前期上演“不死神话”的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指出现放量“三连跌”,终于低下了高傲的牛头。
面对这种此消彼长的轮回,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证指数单日成交逼近2000亿元天量,权重股上扬中小盘股下挫,意味着主流资金开始转向周期性蓝筹股,市场风格转换初露端倪。
实际上,证券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主力资金从题材小盘股转向周期性蓝筹股,已经具备了市场风格转换的契机和条件。
首先,经济数据向好助力周期性蓝筹股价值回归。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显示,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2.6%;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1.6%。加上此前公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创出年内新高,超出市场的预期,显示国内制造业经济发展动力快速回升并有所增强,表明经济见底企稳回升的态势进一步确立。宏观经济的回暖,对固定投资、出口贸易、内生消费等相关联的周期性行业构成根本性的利好支撑,有利于周期性蓝筹股价值的再度回归。
其次,两融标的扩容激发蓝筹股活力。9月6日,上交所及深交所下发通知,为满足融资融券业务发展需要,将于9月16日扩大融资融券标的个股数量,由原来的494只增至700只。这意味着,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将迎来第三次扩容。从前两次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扩大的经验来看,每次扩大标的股票范围,客观上会起到增加融资买入的效果,对银行、保险(行情 专区)、房地产、煤炭、钢铁、有色金属(行情 专区)等处于历史低位的周期性行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吸引作用,为长期处于蛰伏状态的相关蓝筹股,提供了复活契机。而与主板相对应的创业板个股,经过前期的大幅上涨,整体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60倍,与市盈率仅有13.44倍(TTM)的上证指数相比,形成了巨大的估值反差。
最后,改革红利预期促蓝筹股轮涨。面对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央政府并没有采取通过短期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而是坚定转型升级的政策不放松。今年年初管理层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环保板块应声而起;今年年中文化、传媒板块崛起,属于收入分配改革、消费升级范畴;创业板整体走强,符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而随着今年年末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自贸区建设、新一轮的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题材正在被市场不断深度发掘。本周一,在“优先股”试点传言刺激下,正是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股暴涨,拉开了本轮上攻行情的大幕。
分析人士指出,中央“底线思维”确立的“保增长”态度和十八届三中全对“释放改革红利”的预期将成为今后政策的主基调。在此背景下,主板在周期性蓝筹股的推动下放量上涨,而前期强势的创业板开始逆市调整,暗示周期性蓝筹股将再度夺回做多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