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A股市场也像习惯了雾霾的北京人一样,不经意间享受到了多个蓝天白云的艳阳天。8月份,大盘刚刚收获了5.25%的涨幅,9月份前7个交易日又呈现了6.65%的给力行情。光大“乌龙指”事件后曾有人感叹:其实让大盘涨起来也不难!本周以来的放量大涨似乎验证了这一点。从分析师的角度来看,9月份的开门红不光改善了投资者的情绪(不久前还弥漫在市场的看空气氛正在悄然转向,有的人甚至开始谈论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市场中短期下行的趋势,确认了行情的中长期拐点。
回顾A股在过去6个多月以来的波动可以发现,前期的调整实际上是政策预期、基本面因素和企业业绩预期变化的结果,近日行情的强势依托的正是这些因素的企稳或改善,并非是炒作资金的一时冲动之举。政策面上,之前投资者期待新一届政府拿出一些刺激计划,央行释放更多流动性,同时美联储QE的退出也尚未提上日程;不过后来这一切都不得不重新修正,投资者对于“保住底线、盘活存量”有了更清晰具体的理解,同时政府持续推进制度改革并鼓励创新,在各个领域以铁腕反腐、反贪和治理违法、违规,重建和强化了市场信心。虽然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未动,但货币流动加速,货币乘数已由2012年年底的3.86倍逐步增至今年二季度季末的4.09倍;央行在“钱荒”之后也适当增加了短期流动性的供应,各方关注的外资流出浪潮也没有出现。投资者因而逐步形成了更为乐观而又切合实际的全新政策预期。
基本面上也经历过类似波折。今年年初业界对于经济走势的预测并不乐观,随着政府刺激预期的落空,今年年中前后经济数据整体欠佳,大家对于前景更为谨慎。3月份至6月份的投资增速由20.9%降至20.1%,工业增加值增幅始终徘徊在8.9%至9.3%之间,反映制造业定价能力的PPI降幅由-1.92%扩大至-2.70%,汇丰制造业PMI由50.4%下滑至47.7%并连续3个月低于景气线,挤掉了水分的5月份、6月份出口增速骤降至0.9%和-3.1%。然而从7月份开始,局面出现好转。投资增速回升至20.3%,工业生产增速回升至10.4%,PPI降幅收窄至-1.6%,汇丰制造业PMI再度回到50.1%的景气线上方,出口增速稳步回升至7.2%。这其中虽然有高温、水灾等事件性因素影响,但是国内外终端需求回升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到今年年底。
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公司估值因而具备了修复空间。全部A股公司(非ST)去年中报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1.54万亿元和1.40万亿元,同比增长9.1%和0.4%;其中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负增长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为4个和20个。而今年中报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12.66万亿元和1.56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9.8%和11.9%,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负增长的申万一级行业减少到3个和8个。钢铁(行情 专区)、交通运输、非银行(行情 专区)金融、建材等强周期行业的利润由去年的大幅下滑不同程度地转入上升通道,盈利能力显着改善。当前沪深300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仅为9.23倍,至少具有10%至15%的中期回升空间。
从技术上看,5月份至8月份,深市日均成交金额一直高于沪市100亿元至210亿元,这表明资金对于周期性行业和蓝筹板块缺乏兴趣;9月份以来风格转换的迹象逐步显现,沪市的成交金额重新超越深市,平均差额达到268亿元的中等水平。长线来看,6年前,A股市场狂飙突进之后陷入了绵绵不绝的长期跌势,去年12月份月初至今年2月份25%的连涨打破了2007年以来的长期下降通道;随后半年多13%的回调并未改变行情长期反转的态势,9月份的强势将成为新一波长期牛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