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关联采购”和疑似“突击任命高管”等问题被证监会作出不予核准IPO申请的决定5年多后,华致酒行此番再度冲刺IPO,能否美梦成真?
“突击任命”人员已退出
2012年1月21日,证监会在不予核准华致酒行首发申请的决定中指出,公司11名董事中的9名以及10名高管中的6名均为“突击任命”。而在华致酒行最新提交的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记者发现,上述“突击任命”的9名董事、6名高管均已退出,新的任命特意进行了相应的规避,以释清嫌疑。
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目前华致酒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进行了明显缩减,分别由之前的11人、6人、10人减少到9人、3人、5人。
对于这些变化,华致酒行称主要是由于原部分股东退出,导致其委派董事辞任、正常离职、连任满两届、换届选举等。比如,2015年6月、9月,随着原股东KKR、CV Wine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这些机构委派的董事辞去董事职务。2016年3月1日,公司选举的第三届董事会人数压缩到9名。新一届董事会不存在短期内“突击任命”的情形。
至于新一届监事会,因职工代表监事人数由两名变为一名,原监事又因原股东退出、任职变动等原因离任,人数则由6人减为3人。
对于高管的变化,公司给出的说明是,新一届董事会重新聘任高级管理人员时,出于集中业务管理的需要,对高管团队进行了压缩,减少了副总经理数量。现任高管团队成员均为华致酒行任职期较长的员工,任职情况稳定。一个主要变化是,因原董秘辞职而选聘了新的董秘张儒平。
关联采购金额占比逐渐下降
证监会不予核准华致酒行首发申请时提及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关联交易项下的“关联采购”。证监会提出,报告期内华致酒行从14家关联酒类生产企业采购产品金额占比分别为2.27%、3.48%、9.87%、11.00%,呈上升趋势。
就此,华致酒行在最新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对公司目前的关联交易情况进行了介绍。据华致酒行披露,其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向关联方采购金额占同类业务的比例分别为27.67%、18.76%、3.34%,呈逐渐下降趋势。公司关联采购采取市场化定价原则,采购价格公允、合理。
华致酒行表示,公司采购的产品主要是“珍酒”、“湘窖”、“香格里拉高原”、“福酒·中国红”,这四类产品由于具有较强地域性特征,能够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故2014年、2015年采购金额较大。自2015年开始,华致酒行逐渐降低上述四类产品采购比重,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2016年6月起,公司不再采购“湘窖”品牌产品。2016年10月起,公司不再采购“珍酒”品牌产品。
三大知名PE均已离场
华致酒行此前的IPO申报稿显示,2010年8月、9月,CV Wine、KKR、Pullock以及新远景成长相继进入公司。这几家机构背后是中信产业投资基金、KKR、新天域等知名PE机构。而华致酒行最新的申报稿则显示,上述机构均已退出。
对于这些机构的退出,记者在最新申报稿中仅能找到寥寥数语:2015年6月,原股东KKR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权。2015年6月,原股东新远景成长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权。
有意思的是,对于CV Wine的退出时间,华致酒行的最新申报稿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信息。相对于“2015年9月,原股东CV wine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权”的表述,“报告期各期末股本情况”却又显示CV Wine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仍然持有公司8.71%的股权。
虽然华致酒行没有说明CV Wine、KKR、Pullock以及新远景成长的退出详情,但根据现有股权变化的资料可以推断:KKR、Pullock、新远景成长合计持有的11.67%股权是在2015年转让给了公司现任第二大股东西藏融睿。西藏融睿成立于2012年12月,由华致酒行董事长吴向东持股90%。如此,相当于华致酒行实控人控制的公司回购了KKR、Pullock以及新远景成长所持有的股份。
记者梳理材料发现,KKR、Pullock、新远景成长、CV Wine投资华致酒行分别花费了4.5亿元、1.6亿元、0.9亿元、5亿元。对于这些机构退出时的价格,华致酒行没有披露相关详情。
在上述三大PE退出之后,2016年12月,华致酒行进行了增资、股权转让,杭州长潘和自然人张儒平成为新增股东。其中,杭州长潘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为摩根士丹利(中国)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华致酒行的4.99%股权;张儒平持有1.73%股权,现任华致酒行董秘。
此次增资、股权转让价均为6.92元/股,是“参考公司净资产并经及双方协商确定”。以截至2016年度期末的公司盈利情况推算,这一价格对应的华致酒行市盈率大约为10倍。
在华致酒行的股东中,值得一提的是不为人关注的自然人李大海。李大海持有华致酒行的股权占比始终高于上述三大PE机构,其投资金额为2亿元。资料显示,李大海所持有的股权是从新华联控股(8.400, 0.03, 0.36%)处受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