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优秀的投研能力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成功转型的基础。一方面,银行需要深化对客户需求的研究与分析。面对客户结构多元化、市场需求分层化的趋势,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首先需要从经营理念上进行调整,摆脱以银行投资风险偏好代替客户投资风险偏好的惯性思维,真正把客户的需求作为理财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依据。优秀的银行应该在全面分析客户特征和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客户认可的投资目标和策略,设定相应的投资业绩基准,为差异化、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银行还需要提升市场研究能力。核心是要形成包括宏观经济研究、中观市场分析、微观基础资产的定价和交易能力等在内的全方位投研联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多元化的大类配置策略。为了实现差异化的理财目 标规划,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需要由目前主要集中于债权类资产,向包括债券类、权益类、商品类、外汇类及另类投资等在内的全谱系投资转变,投资组合的管理方式也将越来越体现动态性。为此,银行需要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推进内部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优化研究与业务之间的良性反馈机制,夯实理财业务转型升级的智力基础。
其次,丰富的产品供给能力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竞争力的载体。为了适应理财产品净值化时代的新要求,有效实施大类资产差异化投资策略,未来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需要突破传统框架,把提高自身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与从市场遴选引进丰富优质的资管产品密切结合起来。银行不仅要做好客户投资的直接管理者,还要成为客户资金与市场优质大类资产投资工具匹配的桥梁,通过FOF、MOM等资管投资新模式,在客户资管大类资产配置方案的整体框架下,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等代销服务,拓展资管产品投资的风险收益边界,提高投资标的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这种业务模式的创新还有助于打破客户对目前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占主导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惯性认识,促进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
对于客户日益增长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充分挖掘境内、境外资源整合的潜力,在利用好QDII等境外直接投资渠道的同时,加快提升境外机构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做好境内外机构间资产管理业务的联动发展,帮助客户整合境内外资金和资产,提供统一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与此同时,在理财产品投资目标、投资策略的制定与执行、投资过程的动态管理等方面,银行需要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使之成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新引擎。通过多维度客户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完善算法设计和系统自动学习能力,银行可以全面提升理财产品的个性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管理”的模式,升级客户体验。这将成为决定理财业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最后,有效的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理财业务的属性和特点,将分散投资、优化大类资产配置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手段,将风险管理目标与产品和客户的整体投资目标相适应,在风险管理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风险经营意识。在具体风控实践中,银行一是要建立起覆盖资管行业中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识别、监测、控制和处置等全流程、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要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三是要构建起有效的风险防火墙,防范外部合作机构或交易对手的风险向内部传导,以及不同资管产品之间的风险传染。
银行还需要加强理财业务风险计量和量化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将理财业务全流程嵌入IT系统,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风控作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与新业务、新产品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型不能仅基于历史数据,还要具备深度学习能力,提高对风险源的识别定位能力,对市场环境剧变和“黑天鹅”事件预测和应对能力,促进风险控制的动态性和前瞻性。
此外,有效的风险管理还需要处理好人与机器的关系。一方面,积极提高风险管理具体执行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决策效率损失和操作风险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优势,保持投资决策、风险甄别、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的人工控制,确保必要时刻的人工干预和接管能力,有效防范模型和算法风险。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