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总行高层还专门表扬了同业理财部门,给资管部门每个员工发放了高额奖金,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推动零售业务更快速发展。令他没想到的是,从那时起,同业理财的好日子也走到尽头。
2016年央行为了管控广义信贷增速,推出了MPA,将银行同业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统计口径。当时朱明担心广义信贷超标,一度收紧了同业理财业务规模。但他很快发现这更像是“虚惊一场”:到2016年底,银行同业理财业务规模从年初的3万亿元扩张到5.99万亿元。
“起初我们也不清楚其中原因,但通过实践发现,一方面当时市场资金比较宽裕,吸引中小银行不断发行理财产品扩大零售业务规模。另一方面资产荒状况又让中小银行找不到合适的资产对接理财资金,只好重新投向同业理财领域。”
他直言,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同业存单尚未纳入同业负债监管约束,不少中小银行借此机会一面扩大同业存单规模,一面加大面向个人的理财产品发行力度,由此扩大负债端规模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同时还能赚取不错的利差收益。
“我对此反而更加担心,更严格的监管风暴即将降临。”他直言。
去年起,他骤然发现自己的主要工作围绕三个字开展,分别是合规、自查与风控。尤其在去年4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即46号文)后,朱明所在的银行在一段时间内暂停了同业理财新增业务,对存量同业理财业务开展全面自查,对存在上述套利行为的同业理财业务进行清理。
朱明坦言,以往同业理财业务里,的确存在不少期限错配、机构买入返售、抽屉协议暗中担保等违规行为。为此他要求资管部门采取两个风控措施,一是针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同业理财业务制定相应的清理时间表,二是对部分短期业务到期不再续投。
为了维系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扩张与高收益预期,朱明曾一度寄希望同业存单弥补同业理财受限所衍生的“缺口”,然而今年初银监会发布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计算新规,彻底打乱了他的算盘。
“今年不少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同比下降1/3,如今我们不少理财产品资金已经对接不到高收益的优质资产,到最后银行只有自己贴钱补收益缺口。”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