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金融危机十年之际,全球金融风险取代复苏风险,再度成为全球经济的首要挑战。面对这一变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做出积极应对,将金融安全从技术层面上升至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确立了“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强、经济强”的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靠监管框架的适时调整,也需要基础工具的锐意革新。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提出,当务之急是建立“超级资产负债表”,以全视角、全覆盖、全口径的方式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基于国家金融安全视角,我们认为,这一前瞻性变革直击金融乱象的症结,有望以工具创新推动监管革新,进而对中国金融稳定发挥多维度的支持作用。
第一,为宏观审慎监管夯实微观基础。本轮危机连绵十载至今,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已成为中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2016年,央行正式确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并进一步增强了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端的监管。与之相匹配,金融业的微观审慎评估亦需要主动升级,为宏观审慎框架提供微观数据支持,提升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效应。
遵循这一发展方向,金融业“超级资产负债表”的构建有望实现双重突破。横向来看,MPA体系仅覆盖了银行系统,而“超级资产负债表”将监管范围由表内扩展至表外,由银行扩展至非银金融机构,进一步消除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盲点。
纵向来看,通过强化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关系的综合统计,有助于形成对金融交易和资金往来的全流程监控,理清底层资产、业务本质和风险实质,进而优化穿透式监管的实际效力。
第二,为主动防御风险提供政策工具。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加速推进,新型风险在资产管理市场不断积累。
一方面,资产透明度下降。由于资金链条拉长、嵌套层级增加,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底层资产难以穿透,不仅为不当关联交易提供了空间,更大幅增加对资金流向、资产规模、杠杆水平的监管难度,极易导致全局性风险误判。
另一方面,风险交叉性增强。大量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呈现跨市场、跨行业特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产生多类型的风险,冲击多市场的金融机构,进而诱发系统性风险。这些特征赋予金融风险更高的隐蔽性和传染性,对国家金融安全形成新的威胁。针对这一重点领域风险,“超级资产负债表”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实际权责为依据,将通过资管产品“出表”的项目重新纳入表内。这将对多层嵌套、功能异化、杠杆过度等金融乱象进行穿透识别,助力资管市场风险的主动防范和及时化解。
第三,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信息通道。近年来,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蓬勃发展,与传统分业监管、机构监管产生内在矛盾,形成了监管空白、监管重叠和监管套利,是引致当前诸多金融乱象的根源之一。
因此,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亟需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近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方向。而作为金融监管协调的物质基础,监管信息互通渠道的完善正当其时,也是“超级资产负债表”的职能所在。(原标题:程实:如何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