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325只货币基金累计资产净值为51056.69亿元,占10万亿公募资产的比重逾50%。而在2014年底的时候,货币基金规模才2万亿元,而在2013年以前,货币基金规模仅在1万亿元左右。截至2017年6月30日,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资产净值1.43万亿元,相比于2016年底8000亿规模,短短半年时间,突增6000亿。
针对余额宝们超常规发展,市场口诛笔伐,并提高到政治高度,但是都没有阻止余额宝规模的不断发展,天弘基金公司也不得不多次采取限制单个投资者投资比例,限制规模超常规发展,一个基金需要自己限制自己发展,在世界都是罕见的。
存在就是合理,余额宝们缘何以几何级数增加,单纯从表面看起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超常规发展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产物,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贷款端已经基本放开,但是存款端并没有放开,导致市场出现了各种存款利率,而且差别很大,余额宝们协议存款目前应该超过4%,因为银行同业存款利率高达5-6%,余额宝集腋成裘,利用资金优势逼迫银行接受远高于基准存款利率,获得稳健稳健无风险收益,导致很多民众尤其是青年把资金交给余额宝打理,赚一点早餐钱。
余额宝们之所以能够凭借强大的货币资源逼迫银行接受远高出基准存款1.75%的存款,关键就在于中国银行业没有走出规模取胜的老路,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收入没有太多改变,主要收入来自于净息差,所以非常看中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所以不择手段的拉拢存款,以便能够尽可能多的发放贷款,获得更多的利差收入。以四大行为例,不同银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最低,当前仅占25%左右,其余三大行基本持平,当前维持在33%左右的水平。四大行尚且如此,一些中小银行渠道狭窄就更加依靠净息差的收入了,有的银行净息差占比高达90%上下。
所以中国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总是不断需要补充,等待上市的银行越来越多,上市以后利用次级债、优先股、定增等各种可以使用的融资手段不断补充资本金的银行越来越多,17年上市银行就需要补充7000多亿元的资本金,所以银行是一边分红一边圈钱,市场对其估值也是充满争议。
只有银行继续依靠规模取胜,那么对存款的需求只能是有增无减,对远高于基准存款利率的存款也只能被动接受,余额宝们的强势就不会改变。
市场指责余额宝们推高银行负债端成本,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贵是没有道理的,银行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不会改变的,即使没有余额宝们推高其负债成本,也一定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定价地位,尽可能的提高贷款利率,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会降格以求的降低贷款利率,让利给中小微企业,这不符合资本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余额宝们的存在只不过是改变了资金的利益格局,把原本属于银行的利益,硬生生的切割出来,分散给全国各地的居民,等于是全国各地民众通过余额宝这一平台蚕食了银行的利益,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根本不搭界,因为银行不可能无限制的上调贷款利率,否则中小微企业是不会接受的。
民众把钱交给余额宝,再通过协议存款回流银行,就是资金空转,这个帽子也实在太大了,确实银行的负债端成本是高了,利润减少了,但是凭什么普通民众就一定要把钱存进银行让银行赚更多的钱,而不可以把钱交给余额宝获取更多的收益,好像不公平,最后这个钱依然是通过银行放贷出去,进入实体经济,只不过是钱转了一个弯而已,目前法律上没有任何规定这么做不可以,法无禁止即可为是法律歉抑性的体现,居民投资理财就是资金空转好像于理不合,银行体系内资金套利才叫资金空转。
据媒体资料,当前4万亿货基的增量回流到银行体系,若以2.2%的净息差计算,将获利880亿,考虑到竞争者的消失净息差的回升,获利将超过千亿。货币基金之所以大规模回流银行体系,不去投资债券市场,就在于银行依然在不断的拓展规模,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希望以规模取胜,对资金需求依然庞大,尤其是中小银行,对资金需求更是难以言说,只要能够获得资金,价格高一点是可以商量的,余额宝们协议存款比同业存款利率还要低一点,余额宝资金还是很受银行欢迎的,这就给了余额宝们一个良好的要价机遇,存款风险远比投资债券小得多,等于是无风险收益,所以余额宝超过80%资金投向银行存款。只要银行不改变盲目扩张的步伐,依靠规模获取超额收益,余额宝们依然处在蜜月期。(原标题:余额宝们凭啥坑惨银行让其流失 1000亿元净利)